定風波:張校長此言差矣

針對早前兩名教育大學學生在民主牆張貼冒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標語的事件,該校校長張仁良強調,學校內部已按內部守則嚴正處理,認為毋須公開具體罰則以及涉事學生的身份。

張校長此言差矣。「民主牆」事件已上升到全城關注的高度,公眾自然有權知道更多詳情。更何況,同樣是「懲罰」,「打手板」、記過、扣學分以至延遲畢業,對學生帶來的影響,大不相同。比方說收書面警告吧,涉事學生畢業後搵工,相信不會堂而皇之地將警告信放在履歷內,當做「抗爭行動」的「成績」之一,換言之,書面警告的「阻嚇程度」跟「打手板」沒有兩樣,「抓痕都冇力」。

不是說要趕絕學生,而是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做錯事沒有後果,就等於沒有懲罰,就等於變相鼓勵犯錯。古人說︰「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社會上為甚麼對司法放生「雙學三子」群情洶湧?引爆佔中這顆「核彈」,搞得香港幾乎萬劫不復,如果這也可以社服令緩刑了事,不啻於告訴其他人,搞抗爭愈激進暴力愈本小利大,不僅免於牢獄之災,更獲洋大人賞識,「思想家」、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等桂冠在前頭等着,這樣下去,香港社會非亂套不可。

誠如張校長說,今次事件已影響到社會對教大師生以至整間大學的看法,正因為如此,校方更有必要澄清只是「樹大有枯枝」。退一步說,即使不向社會公開,也應允諾一旦有學校查詢,會公開二人身份。學校、家長是持份者,特別是家長,不想子弟被誤。學校要求公開涉事學生身份,情況有點像要求知道教師是否有性罪行前科,以確保學生免於狼吻,不是簡單一句「私隱」可以蒙混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