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北京有信心管好資本主義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北京定出了九七年收回香港主權、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大政方針。那個時候,中國剛剛推行改革開放,以解決實行了三十年的前蘇聯史太林模式的社會主義,造成中國十分貧窮落後的問題。那時的朝野上下都對這種社會主義信心大失,咸認為必須在改革開放中摸着石頭過河,一方面堅守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根本領導,一方面利用一切可能的辦法,包括引進和借鑑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管理及某些制度建構和思想文化價值觀,推動中國經濟、科技、民生、政治各方面發展。

這也說明朝廷缺乏經驗,底氣不足,有求於資本主義,對九七後如何治理資本主義行之百多年的香港,更是心中無底,遂乾脆將治港權力「下放」給香港,期望「港人」能在中央授權、一國規限下管好香港。北京的處境,有求於人和誠意,英夷和香港是感覺到的。不過,他們並不信任北京,且要在九七前後「爭取更多的東西」。對中央授予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包括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猶嫌不足,也不信這些寫入香港《基本法》的規定真正「靠得住」。他們認為在共產黨領導的一國框架下,香港資本主義的制度安排都是沒有保障的,甚至是假的、騙人的。

那麼怎樣他們才能放心滿意呢?他們把矛頭指向了一國,要以削弱和損害國家主權來達到他們想要的一切,包括隔絕「一國」和「兩制」,將「高度自治」提升到「完全自治」,甚至尋求香港走向獨立。

然而事隨境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勢發展已直追美歐資本主義,更遑論香港,北京對操盤資本主義遊戲規則也日臻圓熟,形勢使然下,提出中央全面管治權成為必然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