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問題是失去力爭上游的拚搏心。過往幾十年,香港由比廣州更窮更落後的城市,一路奮鬥追趕,七十年代便經濟起飛,九十年代更傲視全球。可惜回歸後耽於逸樂,也因中央的特殊照顧,香港逐漸失去拚搏心,轉趨保守封閉。五、六十年代香港趕超廣州,今天被立市三十多年的深圳趕超,廣州也早晚超越香港,歷史的循環轉變也許從來如此。
當前世界最有競爭力的國家是以色列,在逆境中求存,兩手空空走過來,因此不怕艱辛、無懼風險,一直抱着隨時面對患難的心,克勤克敬,此所以科研投資比例遠超世界各國。即使有人不同意猶太復國主義,但以色列舉國上下的拚搏精神不能不使人敬佩。
全球科研投資比例居第二位的南韓,同樣處於長期的戰禍威脅,美國不願結束韓戰,在南韓駐軍。曾被日本殖民統治之痛成為南韓奮發的動力,製造業的競爭力直逼日本;從韓戰時期的農業社會起步,這不能不算是經濟奇迹。
而中國的復興始自一九四九年,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爬上來,全無僥倖。此所以今天的國歌還是《義勇軍進行曲》,不忘苦楚,還是要奮勇爭先,把中華民族從隨時滅亡扭轉為復興之勢,且大有超越康乾盛世的機會。二十年的貪腐是最大的危機,習近平挽狂瀾於既倒,代表幾代人的不懈,而新時代的中國式社會主義,把人類命運共同體變成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世界的政治、經濟、環保危機便成為中國的奮鬥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