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致中風 死亡率達兩成

【本報訊】中風是本港第四大致命疾病,近四分一中風由心房顫動(房顫)所致。房顫未必有明顯病徵,被視為「隱形殺手」。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委託浸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市民普遍對房顫認識不足,八百四十四名六十五歲或以上受訪長者中,五成九未聽聞過房顫,三成二不知道房顫病徵,三成對房顫風險因素認知不足。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藝賢昨指,本港每年約有四千宗中風由房顫引發。據國際研究指出,由房顫引致缺血性中風的患者,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即使患者幸運生存,有六成造成傷殘,其後一年內有一半人死亡。

他解釋心臟正常跳動時,每分鐘跳六十至一百次;房顫是心房電流出現問題,心跳不規律,有機會每分鐘跳三百次。學院院長劉育港表示,房顫令心臟不正常地泵出血液,滯留的血液會凝成血塊,血塊流至腦部可引致中風。

定期檢測心電圖 減中招風險

現年六十八歲的退休人士楊先生,於二○○九年心肌梗塞,三條冠狀動脈均嚴重堵塞,需緊急「通波仔」。他出院後戒酒、戒煙,又減少吃高脂食物,一周運動六天。但二○一三年,他在家看電視期間,突然感心臟疼痛,入院後檢查證實患房顫。醫生為他做消融手術及安裝除顫器。

香港醫學會代表、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房顫篩查可及早發現患者,篩查方法包括檢測心電圖和把脈等。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與屯門獅子會昨舉行長者「心房顫動社區心電圖篩查」大型活動,邀請千名長者接受檢測,創八小時最多人同時檢測的健力士世界紀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