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青光眼 忽視恐致盲

青光眼是頭號致盲眼疾,常見於四十歲或以上中年人士,但有少數小兒青光眼個案,甫出生即發現眼睛發育不良,需做手術將房水排出。患此症的嬰兒出生後眼珠恍如「牛眼」般脹大,如被「保鮮紙貼實眼」,視物模糊不清,或伴隨成長慢慢浮現視野收窄。有青光眼家族史的家庭需留意下一代會否不幸罹患此症。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梁裕龍說,小兒青光眼屬罕見眼疾,往往在一歲或更早發病,需靠家長觀察子女,盡早識別徵狀。若未及時治理,有一成患者最終失明。最明顯徵狀是受眼壓增加影響,眼球不斷脹大恍如「牛眼」,甚至出現裂紋或水腫。初生嬰的角膜直徑正常為九至十毫米,患者角膜較長。眼球過大亦有機會令上眼皮無法覆蓋整顆眼球,患者經常流眼水丶怕光丶眨眼。

梁裕龍指出,本港小兒青光眼新症一年少於十宗,英美國家約每萬名新生嬰有一人確診,較常發生在青光眼家族史的家庭,近親繁殖生育亦令患病風險增加。患者因眼角膜和瞳孔之間出現黏連,封閉房角內負責排水的小梁,將提供氧分的房水囤積眼內,令眼壓增加,導致視覺神經逐漸死亡。

三歲童瀕失明 術後視力復六成

梁裕龍說:「小梁是眼睛的『去水渠』,若及早治療做『通渠手術』,成功率達九成。部分患者先天沒有小梁,亦可以透過手術置入人工排水導管。」

奧比斯團隊去年在山西接觸不同類型的小兒青光眼個案。三歲男童小朱的左右眼均脹凸,診斷患先天性小兒青光眼。其右眼在當地醫院接受抗青光眼手術後,出現高眼壓情況,已近乎失明;左眼視物模糊得如隔了一層「揸皺了的保鮮紙」。小朱視力受損,無法學習步行。團隊為他進行左眼房角切開術,術後一日已成功降低眼壓,左眼眼角膜直徑由十四毫米減至十一毫米的正常水平。個多月後,他的左眼視力回復六成,視野回復清晰。

奧比斯透過三集訪問,分享救盲點滴和護眼知識。為幫助更多失明和視障人士獲得重見光明的機會,將於三月四日舉辦「奧比斯步步獻光明」慈善步行活動,公眾可由即日起至二月廿二日透過www.orbis.org/hkwalkforsight報名。

記者 關琛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