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妥善處理好自為之

法治環境近年迅速惡化,佔領運動期間,釀成法治面對政治化及民粹化的挑戰,法院的權威備受質疑。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無法有效應對檢控案件的飆升,其領導能力廣受各界質疑,不同政治光譜的組織交相指摘,令袁國強承受巨大壓力,離職伏線早已埋下。

特首林鄭月娥尋找律政司司長的接班人確實有難度,鄭若驊並非首選,殆無疑問。道理不難明,倘若鄭是不二之選,林鄭應該有充裕的時間做好各方面的安排,鄭亦不至因為匆忙上位而未有結束個人私務,以至及時了斷僭建問題,除非她的警覺性及政治敏感度真的非常低下。

中央了解林鄭組班有阻滯,給予寬鬆的空間及充分的支持,對於律政司司長如此關鍵的位置,亦讓林太按自己的心水做選擇。中央對林鄭予以十足的信任,毋庸置疑。當然,鄭若驊在國際仲裁專業界的知名度高,曾大力協助國家開拓國際空間,在北京有一定人脈及頗佳口碑,亦有助獲得中央的信任。聘任鄭若驊一事,立法會建制陣營各黨派知情有限,及至正式公布之日,僭建消息已經曝光,建制雖然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施政,但對突然而至的政治危機有所警覺,而且過去亦有太多教訓,因此不敢跟車太貼,寧願靜觀其變。

中央期望林鄭妥善處理「僭建門」事件,實在不難理解。這不僅是中央的面子問題,而是後續法治工作的高條件所需,何況三月立法會補選已經踏浪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