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土地資源緊絀,在一個探討開發土地選項的論壇上,多名與會者均同意透過活化工廈,改變土地用途,兼容住宅和工業發展,可收一地多用之效,有助解決本地土地不足的問題。香港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劉秀成也認同活化工廈有一定成效,但由於物業改劃用途程序複雜費時,建議政府考慮將規劃署、地政總署及屋宇署合併,長遠加快處理申請速度,使市區空間得以靈活運用。
香港建築師學會及香港建築師學會雙年展基金會昨日舉行論壇,討論推行市區空間一地多用及土地開發選項。前立法會議員謝偉銓以活化工廈政策為例,指改變工廈用途兼容住宅及工業發展,一些知識型工業如遊戲設計等,可與住宅在工廈內「共融」。惟最大難處在於工廈業權分散、政府為吸引工廈業主參加,過往提供經濟誘因如免補地價,難免被批評「偏幫」大企業,建議政府日後提議誘因時,可考慮規定合作者要以低廉租金向政府出租一定比例空間,使政府可轉租予有需要的機構,善用釋出的土地空間作多元發展。
市建局前行政總監譚小瑩亦認同活化工廈政策的成效,舉例指若改變工廈用途為可住人的工作室,有助鼓勵年輕人創業,「等年輕人交一次租就解決就業同住屋需要。」
至於能否動用部分郊野公園土地建屋,漁護署前助理署長王福義表明反對,他指郊野公園作為綠色空間能直接影響市民生活質素,對都市發展有存在價值。他擔心郊野公園會面對無止境的開發:「做好一幅天然地方唔容易,但一個政策就可以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