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覓地不能議而不決

以民生議題對沖政治爭議是一種有效的對策,這是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特色。過去半年,林鄭月娥在當選特首前後已表明,她所領導的新政府不想虛耗光陰與精力於無謂的政治爭拗,要以改善民生的成績來取信於民。

新政府上位後確實能享有一段蜜月期,社會吹拂和風。反對派在失去攻擊目標——梁振英之後,被迫採取觀望態度,順應民意民情的轉變。所謂謀定而後動,反對派近期逐步轉守為攻,以反對人大對「一地兩檢」的決議及《國歌法》的本地立法為突破口,意圖牽動民意反對政府。

要延續民生主導的施政路線,房屋土地政策是重中之重。民意對政府未能交代增加土地供應的對策,以及承諾增加公屋的供應量表示不滿,彰彰明甚。施政報告提出的綠置居建議亦廣受質疑,值得政府反思。去年十二月,政府出爐《長遠房屋策略》,建屋目標是零增長,即未來十年興建四十六萬個單位的目標不變,與梁振英所訂的目標並無不同,建制及泛民兩大陣營的立法會議員皆表示失望。運房局局長的回應是覓地困難,未能獲得市民同情。

另一邊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雖然增加會議次數討論覓地問題,但初步得出的傾向性建議,據悉以填海及發展棕地為優先可行選項,則是老生常談,這其實是上屆政府內部的主流意見。覓地不能議而不決,時機不可一失再失!今年三月或之前應該公開研究結果,然後迅速展開公眾諮詢,以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