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炒冷飯惹人生厭

雙學三子、反新界東北案十三人於今年八月被改判入獄後,反對派就把香港形容為已進入「威權時代」,民主派、本土派入獄者被稱為「政治犯」,自此之後,只要政府所做的事稍涉政治,就會被形容為「威權統治」,「反威權」三個字亦成為反對派的口頭禪。

為了「深入民心」,「反威權」自然要多加宣傳,反對派自八月起合共舉行了三次與「反威權」、「與抗爭者同行」有關的遊行,特別是十月一日及前日舉行的遊行,更是打正旗號以反威權大遊行為主題。

不過,炒得冷飯多自然令人生厭,今次遊行的人數是重要指標。雖然有羅冠聰、黃之鋒、黃浩銘等人現身推波助瀾,最終大會公布只有二千人參與,警方則指高峰期有一千八百人,這與「十一」同一主題的遊行比較,大會當時宣稱有四萬人參加,警方則指高峰期有四千三百人,兩組數字均相差以倍數計。

事實上,過去被視為可以「炒熱」的議題,如今已經完全失靈,所指的是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出招」,向被取消議員資格(DQ)四人追討全數薪津,從時間上看,DQ四人組被追討薪津在「反威權」遊行前夕發生,反對派左一句「政治打壓」,右一句被全方位追殺,以為以「受害者」的姿態出現,香港人會有所同情,可「催谷」參與遊行的人數,惟最終結果事與願違,有關效應近乎零。

事實擺在眼前,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反對派自創「反威權」,凡事都與這三個字拉上關係,孰真孰假,港人心中自有一把秤。今次遊行亦折射出另一現象,原來真正稱為民主派、本土派核心支持者,只有約二千人,因此黃之鋒只能以「人數多寡並不重要」自我解圍,明眼人都看得清楚,此舉是試圖掩蓋叫座力不足的絕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