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口高齡化抵銷港府扶貧效益,亦有不少劏房或私樓貧窮戶苦候公屋無期,要承擔貴租致沉淪貧窮線下。有關注組織批評港府一方面指公屋扶貧效果佳,但多年無法在房屋問題上「落藥」,更將新建公屋變成出售公屋,可謂本末倒置,扶貧自打嘴巴,有立法會議員則批評港府扶貧力度不足。
港府解釋貧窮人口增加因本港長者愈來愈多,無工作或收入低的退休長者納入貧窮人口,抵銷港府現金介入後改善貧窮數字的成效。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貧窮人口達六十一萬七千人,當中近六成是長者,政策介入後,人數較一五年增加二萬二千五百人,主要是無收入的長者納入貧窮人口,加上小型住戶增加,令貧窮人口上升。
部分針對長者的扶貧措施在今明兩年落實,但即使明年實施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長者每月可領取三千四百多元,仍低於四千元的貧窮線,部分獨居、零收入長者仍未能脫貧。
此外,去年中推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扶貧表現亦「肥佬」,港府去年共投放六億元,但貧窮率減幅僅百分之○點三,比當局估計的約百分之二相距甚遠。團體調查揭露,港府推行的低收入津貼及低津計劃下的兒童津貼成效不彰,高達七成非公屋受訪者因飽受租金昂貴之苦,申請程序又繁瑣、限制多,難以幫助貧窮家庭。
在非恒常現金扶貧中,公屋的扶貧效果佳,港府投放三百三十八億港元,減貧窮率百分之三點四,但該措施受制於貧窮戶何時獲配公屋。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批評港府一方面強調公屋扶貧及脫貧重要,另方面指欠土地建公屋,不設法興建臨時房屋,又將公屋轉為綠置居出售,是自打嘴巴。他炮轟港府雖然擁近萬億元儲備,但扶貧政策欠缺脫貧目標,對於身兼扶貧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指隨着明年推出高額長生津及改革低津後,相信兩年後的貧窮情況會有改善,感到悲觀。立法會議員梁志祥稱,港府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共投放一千一百零七億元現金福利作扶貧,但未能調低貧窮率,質疑措施欠聚焦,力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