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內建制派和泛民主派陣營分別提出修改《議事規則》,建制、泛民於上周已一同闖過議事規則委員會一關,但不要以為建制、泛民「良心發現」,當日會議本質是「各自表述」,大批修訂除了一項涉及異體字的修訂獲通過以議規會名義提出,其餘修訂均未能取得一致共識,只是機制上容許建制、泛民各自表述「出閘」,即可以議員個人名義於下次內務委員會會議提出。
之不過,內會會議仍不是修訂《議事規則》攻防戰的主要戰場,最關鍵還是最快十二月初大會處理一關,建制與泛民最近猶如小學生般爭崩頭,由哪一陣營的《議事規則》修訂先作審議、行政機關會否有動作暗中配合等,都金睛火眼睇實,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大鑼大鼓對外傳播開去,務求把敵對陣營的消息一早踢爆叫停。
在此劍拔弩張的議會格局下,建制、泛民最近各自出現不少「假動作」。就以泛民一方為例,二十多名泛民議員上周疑似停火休戰,期間只曾零星點算法定人數,讓涉及施政報告的致謝動議如期表決。不過明眼人都睇得出,其實泛民是「兩面派」,先於議會瘋狂拉布反抗,直至上周稍為鳴金收兵,裝作伸出橄欖枝,去信並要求與建制派成立小組討論修改《議事規則》,凡此種種,都是有策略地希望把時間「冰封」,盡可能拖得就拖,避免遭到建制派長驅直入成功修改《議事規則》。
事實擺在眼前,自決派劉小麗等六人被取消議員資格,泛民失去分組點票否決權,建制派只要可以擺上大會處理《議事規則》修訂,基本上已是成功的一半,但這個優勢是有時限的,泛民肯定會垂死掙扎,目標是《議事規則》修訂「攬炒」收場。若然部分不合時宜的《議事規則》條文原封不動,議會重回正軌,真的不知何年何月才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