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海岸公園淪垃圾島

港府計劃二○一九年在大嶼山南部海域的索罟群島設立海岸公園,加強長遠保育中華白海豚及海洋生態,可是該島沙灘遭海洋垃圾「侵襲」,成為垃圾無人處理的「垃圾島」。本報記者親身視察發現大量魚網、發泡膠、膠樽和油桶,甚至棕櫚硬脂等遍布沙灘,滿目瘡痍,堆砌成一座又一座垃圾山,但港府一直未有解決問題。有環團批評多個負責清理海上和沿岸垃圾的部門,因小島位處偏僻,差不多一年才一次清潔活動,無法妥善清理堆積已久的垃圾,小島慘變垃圾堆積站又怎能做海岸公園?

今年八月一艘巴拿馬油輪在內地珠江口撞船導致大量棕櫚硬脂流入本港水域,部分被沖至索罟群島,記者親身視察島上小鴉洲白沙灣及深灣,兩個海灣均滿布多團正在溶解的棕櫚硬脂,形態似已溶解的棉花糖,大小比一隻手掌更大,表面質感較油膩且黏附不少垃圾。

現化學品包裝 恐洩殘餘物

兩個海灣沙灘均長逾一百米,但灘上幾乎每呎地方都見到木條、油桶、食物包裝袋、竹枝及鞋子等各種垃圾,分別印有簡體及繁體字的樽裝飲品和淋浴露等;亦有垃圾在海上漂浮,等待海浪的「順風車」上岸。兩個沙灘的盡頭種有茂密樹叢,但叢林內卻積着大大小小的發泡膠,連同其他垃圾形成一座垃圾堡壘,一時三刻亦難以清理。

現場更發現寫有化學物質「聚酰胺」的大型包裝袋,未知有否殘餘化學物質已洩到沙灘,深灣岸邊又有兩條死魚遭海水沖上岸引來大量蒼蠅,環境衞生甚為惡劣。

毒素或隨食物鏈影響人類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分會)項目經理(海洋保育)楊松穎表示,海上垃圾通常由海事處清理,而刊憲泳灘外的其他海岸則由食環署負責清潔。今年九月,分會曾到索罟群島發現垃圾堆積情況惡劣,估計每逢雨季有較多垃圾從珠江河經海路沖上岸,堆積成一大座小山,估計短時間難以清理,推算索罟群島位置較為偏遠,未必有太多遊人,當局一年才會有一次清潔活動。

分會經理(海洋保育)李美華表示,八月棕櫚硬脂沖上岸至今仍未能完全清理,索罟群島對出海上經常有中華白海豚及江豚出沒,「如果硬脂在水上漂浮過久,可能會黏有重金屬和有機物,表面亦會有細菌黏附,若被海洋生物吃掉就可能有影響」。楊松穎又指出,沙灘上發現不少垃圾都有被魚類咬過的痕迹,例如枝裝牙膏、飲管和膠管等,「顯示出海洋垃圾不斷漂浮,可能會被生物所吃,其毒素會隨着食物鏈影響到人類。」

港府:地處偏遠 按資源安排

港府發言人回覆表示,食環署負責清理索罟群島沿岸海上垃圾,由於該島地處偏遠,杳無人煙,署方會因應資源安排外判承辦商在該島清理海岸垃圾。署方今年十月三十一日在索罟群島非刊憲泳灘及沿岸地區清理,並於當日合共收集到七十五公斤垃圾。鑑於群島的島嶼數目眾多,而且海岸線長,相關清理行動尚未完成,日內仍會繼續。

記者林嘉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