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招聘年輕人 道是無私顯見私

港府改革中央政策組,變為政策創新及統籌辦事處,又敲鑼打鼓要吸納二十至三十名年輕人,誘以高薪。雖說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但觀乎港府向來心胸狹窄兼眼高手低,不能不令人質疑有關招聘最終將淪為政治「花瓶」,甚至畫虎不成反類犬。

港府近日公開聘請「高級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與「政策及項目統籌主任」,月薪介乎三萬元至九萬五千元不等,堪稱難得一遇的超級筍工,加上是自薦招聘,更是予外界「人人有機會」的想像。然而,人人可嘗試,不等於個個有機會,有沒有政治審查及篩選,更是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反對派滿腹狐疑,質疑是否政治酬庸或政治收買政策,目的只是「擺年輕人上枱」,目前觀之,的確有一些建制派的新生代磨拳擦掌,躍躍欲試,如果最終獲聘的清一色都是自己人,最多是用公帑人為製造一批年輕高薪人士而已,對拉近港府與年輕人距離、吸納多元聲音、決策科學化,終是於事無補。

但換一個角度,不能排除有關政策是為了招安反政府的年輕人而設計。近年來,年輕人成為反政府生力軍,無論是反國教、佔中、旺暴還是鬧港獨,都是年輕人唱主角,擔大旗,反而資深反對派政客淪為配角。如何應對這麼一大群血氣方剛、桀驁不馴的年輕人?除了司法追究,施以阻嚇,將部分頭面人物納入建制,封官許願,分化反對派,不失為一種策略,相信有人會因為重金吸引而輸誠應聘。不過,如此一來不僅製造道德風險,更會發出錯誤的訊息,誰造反,招安誰;誰造反的能量最大,誰得到的獎勵最多,結果勢必製造更多的「逼上梁山」者,埋下無窮後患。

最令人擔心的還是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因為反對派加入建制不等於融入建制,反而可能成為無間道。這方面例子不勝枚舉,例如不少反對派頭面人物甚至是被稱為港獨「國師」者,都曾被港府延攬為貴賓;早前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亦有年輕人當選,本土自決派一度氣勢洶洶,號稱三分天下有其一,其後鬧出議事堂辱華及宣獨風波,迫使全國人大主動釋法,多名反對派議員被解職,事件至今餘波未了,誰也不敢保證今次港府打開大門高薪請人,不會是前門拒虎,後門迎狼。

還有,既然港府大張旗鼓延攬年輕人加入諮詢機構,就應該廣而告之,但港府的招聘廣告僅在部分傳媒刊登,不是所有傳媒機會均等,令人莫名其妙;更荒謬的是,有關傳媒不是讀者群有限,就是反中亂港。細節決定成敗,港府推出招聘廣告尚且是非不分,無私顯見私,誰會相信未來延攬年輕才俊方面可以做得到公平公正,不拘一格?

如果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不好的開始則是失敗的一半。觀乎新政府上場數個月來的表現,招聘之舉被批評只是為了向中央交差,做出重視青年問題的姿態,雖不中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