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接受報章訪問時貪口爽自爆出租公屋「封頂論」,激起全城嘩然,尤其是公屋輪候冊申請已接近二十八萬宗,平均上樓時間長達四點七年,港府突然說起多四萬個單位就收工,其餘新建公屋統統撥落「綠置居」出售,無異於背棄基層。
無可否認,港人普遍有個置業夢,綠置居在前朝以試驗性質推出無可厚非,而且可減輕房委會維修及管理負擔,然而一刀切則不是這麼簡單,涉及的是公平原則及鼓吹炒風等問題。事實上,公屋戶作為享有社會福利的一群,本已是既得利益者,港府是否有必要非幫助他們置業不可呢?一些既上不了公屋,又買不起私樓的夾心一族,不是更需要幫忙嗎?與其將新公屋當商品出售,為何不增建居屋等資助房屋?尤其是居屋白表比例應再提高,這樣的「置業主導」才有針對性。
當然,林鄭之所以不肯增建居屋,覓地難是假的,擔心推冧樓市才是真的。難為她口口聲聲出身基層,不搞官商勾結,事實是講一套做一套,單是與發展商合作興建港人首置上車盤,令發展商囤積多時的農地名正言順拆牆鬆綁,帶來極大的延後利益,即使不是官商勾結,也是利益輸送。至於將公屋商品化,令原本無資格進入炒賣市場的市民得到入場券,最終得益者會是誰,更是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