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於今年七月二十四日在本欄發表題為《不要撕裂‧合作互信是假》,指出反對派「打着『不要撕裂』的招牌,卻把刀鋒指着政府的胸膛威脅。這不只是撕裂,是強搶和壓迫!」近三個月來香港政局的翻雲覆雨被不幸地言中了。
在新一屆政府特首發表施政報告後的第一個立法會會期,反對派便施展拉布搞到立法會大會流會的下馬威。連續兩天不斷點法定人數二十七次,結果使一條沒有爭拗的、無政治色彩的、純民生問題的《能源效益(產品標籤)條例》動議決議案因流會而中止審議,胎死腹中。
反對派陣營的議員還惡人先告狀,怪罪政府提出中止有關印花稅條例草案的審議,讓期討論「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是霸王硬上弓。不理政府早已多次申明調期處理的需要和時間緊迫的理由,為反而反。另一方面,反對派為瓦解建制派已向議事規則委員會提出討論有關遏止議員濫用權力拉布的建議,繞過本應先交議事規則委員會討論的恒常應有程序,搶先偷步交大會主席梁君彥三十四項修改議事規則建議。實行「一石二鳥」既可立即打掉建制派欲修改議事規則制止拉布的做法,又即時揭開拉布的戰幔。還虛偽地扮成受迫害者,揚言要用盡一切空間和手段,拉到明年三月,等埋補選上位的反對派候選人。反對派議員不宣而戰的事實,又再一次上演伊索寓言《農夫和蛇》的現實版故事。可嘆又可悲的是香港政壇的「農夫」和「蛇」格外多彩多樣!
倘若「等埋泛民」的情況變為現實,恐怕屆時真正「蘇州過後無艇搭」,全港市民渴望新一屆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用制度制止議員濫用權力拉布、要市民埋單找數的願望便真正成為泡影了。
其實自本屆政府由籌備到發表首份施政報告以來,行政當局為了改善與泛民反對派的關係,已用盡各種空間和資源,做到仁至義盡、去到底線、退無可退。單從傳媒報道的表面事實,已可歸納為四大方面:(一)人事上:委任問責官員及政治助理,多有泛民背景。稅務新方向專責委員會邀請五名反對派議員加入。區議會擬新增多一位副主席,不過諮詢觸礁;(二)資源上:三十六億元改善教育撥款建議先拔頭籌,明眼人皆心知肚明誰是政治上的真正得益者;(三)政府組織架構上:取消中央政策組,予以改組調整合併,消除了反對派多年的眼中釘肉中刺。並新增青年參政議政的渠道;(四)政治上:採納反對派要求,研究制訂《檔案法》。順着反對派意願,不合併立法會補選,並把補選日期定於人大政協會議期間的三月十一日。以及承諾開放政府總部前地。增加行政長官在立法會答問次數及時間。綜上所述,試問曾幾何時建制派有同等的政治待遇?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反對派貪婪之蛇正要逐步吞噬和蠶食特區政府的管治權!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以退讓求合作則合作亡,以綏靖求妥協則妥協廢。宋襄公之亡,前車可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