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年前公屋食水含鉛超標事件後,衞生署對一百二十六名血鉛含量略高於正常水平的兒童初步發展評估及跟進監察,截至今年八月底,九名兒童出現發展遲緩,疑與飲用水有關。港府亡羊補牢提出「提升香港食水安全行動計劃」,有立法會議員及監察組織批評當局的補鑊措施歎慢板,每年抽取樣本太少無法反映鉛水嚴重性,取水樣本亦未必是「頭啖水」恐影響驗水準確性。
港府驗水的方法一直備受爭議,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去年中的報告建議港府為全港屋邨重新驗水,並改以頭啖水抽水辦,而非水務署一貫先放水數分鐘才取水化驗的做法,而港府在報告公布後,以食水安全國際專家小組須先制訂食水水質標準及取樣規程為由推搪,未有即時驗水,當時更聲稱今年三月底完成研究及提出具體方案,結果最終延至近日才交代詳情。
新驗水計劃中,港府改以「兩級制」驗水,第一級於日間隨機取樣,收集一公升不經沖透的樣本,若水辦的鉛及鎳等六項重金屬含量超標,水務署會再第二級驗水,抽取三十分鐘靜水樣辦,用以核實第一級超標的結果,不過,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新驗水方法抽取的水辦仍然未必是「頭啖水」。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每年只抽六百多個樣本太少,無法反映鉛水的嚴重性,質疑港府偷換概念,又指雖然港府聲稱參考外國做法,但香港環境擠迫,不能完全套用外國例子,認為港府必須多抽取水辦。
「廿三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批評當局的補鑊措施歎慢板,在鉛水風波發生兩年之後才推出,他敦促港府盡快執行,以及訂立明確時間表;最令人擔心的是監管不力,導致新規管措施形同虛設。
鉛水事件後,當局曾承諾為所有影響屋邨更換問題水喉,但進度緩慢,承建商今年第二季展開屋內單位換喉管工程,但目前僅兩成單位完成換喉,其他的仍在預約更換、家訪階段,有受影響住戶則批評當局分階段更換水喉進度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