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監管如虛設 社福亂象非偶然

這些年,社福機構無王管的新聞幾乎沒有停過,不是肥上瘦下,就是財政混亂;不是黑箱作業,就是管理欠佳,鄰舍輔導會因計錯數而大裁員只是冰山一角。社署再不正視整筆撥款制度流弊,加強監管,更多更大的亂象必然陸續有來。

鄰舍輔導會爆出財政混亂及大裁員醜聞後,事件並未隨着財務總監請辭及高層自願減薪而平息,員工關注組昨日再次敦促管理層交代帳目及保留受影響員工,否則將有進一步行動。事實上,該會上年度獲社署撥款近三億五千萬元,絕非小數目,而截至前年,其財政儲備超過一億元,還向員工豪派花紅,單是總幹事一人便獲得近二十萬元現金津貼,財政狀況竟在短時間內大逆轉,不僅最少數十名員工飯碗不保,更有超過二十項服務隨時無以為繼,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員工質疑高層大花筒、先使未來錢,並非沒有道理。

別以為今次事件只是個案,另一社福機構利民會亦傳出錄得逾三百萬元財赤的消息,近半年更有十多名員工突然離職,當中不少是非自願離職,員工擔心將步鄰舍輔導會同業後塵,顯然不是杞人憂天。儘管該會堅稱經修訂預算後達至平衡,但巧合的是該會年前亦曾豪派花紅,足證有關做法已成社福界不成文慣例,甚至是社福機構埋下財政隱患的最主要原因。

社署自○一年開始推行整筆撥款制度,原意是讓受助機構更彈性自主地安排人手和服務,但正如錢幣有正反兩面,增加靈活的同時,流弊亦不斷浮現,由於整筆撥款制度容許機構儲起未使用的撥款餘額,上限是撥款的四分之一,餘額則歸還政府,有些機構遂巧立名目用盡有關款項,豪派花紅、聘請不必要的人手、購買不必要的器材,不一而足,終致亂象叢生。更不堪的是,社福機構在這種撥款制度下猶如私人王國,往往出現肥上瘦下的不公平情況,有總監年薪超過二百萬元,較社署同等職級的頂薪點員工還要高數十萬元,相當於社署助理署長的薪金,令人嘩然,而年薪過百萬元者更不在少數。到底公帑是用來造福公眾還是造福自己人,不言自明。

無可否認,社福機構是文明社會的標誌,填補了政府未能兼顧的社福服務,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如果沒有完善的監管,整個制度便會荒腔走板,變質變味。顯而易見,社署所謂的監管形同虛設,撥了款便等於完成了責任似的,鄰舍輔導會風波折騰多日,社署僅要求該會提交報告了事,就是明證;而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對於要求檢討整筆撥款制度的呼聲充耳不聞,一味推諉有關委員會跟進事件,擺出大事化小的態度,更可謂敷衍。

社福機構掛着幫助弱勢的招牌,的確很容易賺取公眾的信任和好感,但近年社福機構的醜聞愈揭愈多,長爆長有,它們又是否對得起公眾的信任呢?港府再不全面檢討撥款和監管制度,堵塞漏洞,公帑被浪費還在其次,有需要的市民得不到服務才是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