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長者1個低視力 當中13%屬視障 屯門元朗重災

人口老化加劇,有視障問題的長者比例趨增。理工大學昨發表最新調查,發現每五名長者有一人視力低於正常水平,大部分為屈光不正及白內障,當中一成三人的視力問題無法透過任何矯視方法改善,屬於視障。調查更發現,長者視力水平有地區差異,屯門及元朗是重災區,分別高達四成及三成四受訪長者屬低視力或視障。

理大發布最新的「香港長者視力狀況及視障問題」數據,研究於一一至一六年間,在廿一間長者社區中心為一千七百七十四名六十歲或以上長者做視力篩查,發現兩成一長者視力低於正常水平,以屯門區比例最高;沙田區長者視力最好,僅百分之九屬低視力或視障。

新界西治白內障等兩年

負責研究的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教授張銘恩估計,屯門區新移民比例較高,相信與年長的新移民健康知識水平較低有關。另外,新界西醫院聯網的白內障手術輪候時間長達廿七個月,屬各聯網之冠,令長者需要更長時間才有機會改善視力問題。

跌倒風險高75%難自理

張銘恩說,有視力問題的長者跌倒風險較正常長者高七成五,且影響自理能力。六十九歲的郭伯伯是受多種眼疾困擾的個案,他三十多年前已發現有一千多度近視,曾因視網膜脫落做手術。他其後被診斷白內障,右眼已報廢,單靠植入晶片的左眼過活。他近年再患上青光眼,已無法醫治,平日外出時難以看清車輛,也不敢搭小巴或巴士,「完全睇唔清街景,幾時落車都唔知」,生活大受困擾。

張銘恩表示,老花、近視或遠視等屈光不正可透過佩戴矯視眼鏡改善,白內障也可手術治療。不過,她發現不少長者經常將眼花或眼矇當成是老年人的正常退化而低估嚴重性,例如白內障、青光眼或黃斑病變至嚴重影響生活才求醫,令視力進一步惡化。她建議大眾包括長者每年至少一次視力檢查,及早斷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