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口講口賠 異常弔詭

遊行人數向來被視為風向儀,反映現今政治氛圍,以及對個別議題的「熱度」,然而近年因主辦單位不時「報大數」,令遊行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加上主辦單位與警方數字的距離愈拉愈闊,更多人傾向相信學者的科學評估,因此政圈一直流傳,政界中人有一個自行評估遊行「熱度」的方法,即將主辦單位公布的數字與警方數字加起來作一個平均數,認為此舉或更能反映遊行人數的真實情況。

日前的遊行,因涉及聲援最近被判監的十六個社運人士,包括「雙學三子」,故各方高度關注。身為遊行大會發言人的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稱,今次參加遊行人數為二○一四年佔領行動以來最多,但竟然沒有公布實際遊行人數多少,「口講口賠」,認真弔詭。

要拆解今次遊行無公布人數的謎團,須留意多個情節。第一,岑敖暉聲稱主辦團體沒有足夠人手作點算,但同一時間,又以義工目測龍尾仍在灣仔港鐵站,再加上遊行人士抵終審法院後,附近一帶都逼爆,作為佔中後最多人參與一次的理據。這實在啟人疑竇,究竟主辦團體今次有否嘗試去統計人數?如有,是否擔心公布後公信力不足?抑或根本沒有進行任何統計,純粹是感覺多人就作出政治判斷?

第二,有義工曾宣稱遊行人數為五萬人,但事後澄清不代表大會並自行收回,之後政圈又傳出遊行人數為十四萬,但無人證實真偽。有政界中人稱,以上數字應與警方數字連在一起去思考,因為警方指最高峰約有二萬二千人參與。有人說,有份參與遊行的團體或多或少有參考警方統計數字,基於此數字多於去年七一遊行警方數字,而七一遊行主辦單位民陣當時則稱有十一萬人,才有由「石頭爆出來」的十四萬人參與遊行數字。究竟主辦方是否底氣不足,不願讓數字向公眾說話,答案已是寫在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