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資院校學券恐掀加費潮

新一屆政府將增加三十六億元教育經常開支及額外七億元非經常開支,在幼、小、中學及自資專上界別推行八大措施。有關措施昨在立法會公布,新學年起當局會推出「自資學券」,為合資格及入讀十五間自資院校學士課程的學生,提供每年三萬元的免入息審查資助,局方預計,每年有三萬五千名學生受惠。有自資課程學生擔心,推行「自資學券」後會引發學費加風,認為政府應直接增加八大資助學額。教育局則強調會監管學費。

下學年優先實施的八項措施(見表)合共涉款四十三億元,其中每年花近十二億元的三萬元「自資學券」,可資助合資格學生入讀十五間自資院校的學士課程,學生須在文憑試達「3322」的成績,新生及現已就讀的學生均可受惠。讀完副學士、升讀銜接學位課程的學生亦會獲資助。不過,「學券」不會資助學生入讀副學士和資助大學營辦的自資院校,亦不包括已獲「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資助的學生。

盼立會休會前可通過撥款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下周一(10日)討論教育新資源的各項措施,政府期望可在立法會休會前獲財委會通過撥款。

自資院校普遍歡迎新措施,但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聯合學生會會長冼浩鈞擔心,自資院校透明度不足、質素參差,院校或因此狂加學費,蠶食三萬元資助,學生得益有限。他認為政府應直接增加八大及其他資助學位的學額,而非以「學券」形式把專上教育外判予自資院校,始能讓更多學生有接受高質素專上教育的機會。

多間自資院校校長昨與教育局會面商討詳情,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指,三萬元資助是好開始,令所有考獲入大學資格的學生均可獲資助,他指自資院校會按通脹調整學費,不會因有資助而有影響。恒生管理學院校長何順文預計,資助可吸引部分打算到海外升學的學生留港就讀,建議當局每年按通脹調整資助額,逐步拉近自資院校與八大學費之間的距離。

三萬元學券難與八大比較

宏恩基督教學院每年學費六萬多元,扣減資助後學生須交三萬多元,對於有批評指自資學生獲資助後,所交學費較八大學生少,該校校長崔康常稱,八大學生每年繳交四萬二千一百元學費,但其實八大學位課程的單位成本是每年二十多萬元,學生實質上已獲二十多萬元資助,加上八大的聲譽、設施、配套等均較優勝,自資學生的三萬元資助根本難以相比。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已與有關院校就安排達成協議,教育局會對學費有監管,院校可因應物價上升而相應調整學費,但如學費增幅高於物價上升幅度,則須向局方提交理據。至於為何不直接增加八大資助學額和將資助大學營辦的自資院校亦納入資助,楊指八大的主要工作是提供資助學位和研究工作,另行資助會令八大的營運生態不清晰。而且自資院校的彈性較大,從成本出發,資助自資專上教育可令更多學生受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