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年前 鳴炮及信號標誌發布颱風

【本報訊】「風的季節」又殺到,熟悉的颱風數字信號快將響起。不過原來早於一百卅三年前,天文台是用信號標誌及鳴炮方式向市民發布熱帶氣旋消息,至一九一七年才改用數字系統顯示熱帶氣旋的風向和風力。天文台今年稍後將舉辦活動,讓市民到長洲信號站參觀,了解這段百年數字信號歷史。

天文台早於一八八四年,使用不同形狀組成的信號標誌,及鳴炮向港內船隻發布熱帶氣旋的消息。後為提高市民對颱風的警覺性,天文台於一九一七年改用數字系統,由一號至七號,顯示熱帶氣旋的風向和風力。當時的一號相當於現今的一號戒備信號;二、三、四、五號則相當於八號風球,代表四種不同烈風;六號及七號分別等於九號風球和十號風球。

數字系統易混淆 終改革

至一九三一年,香港採用由一號至十號的颱風信號,其中五號代表西北烈風、六號代表西南、七號代表東北、八號代表東南。但因當時的數字系統容易混淆,令市民誤解當八號風球改為六號風球時風力減弱,但實質只是風向改變,天文台於是在一九七三年改革,用八號西北、八號西南、八號東北及八號東南代替五至八號風球,並沿用至今。

另為方便航海人士,天文台自一九一七年起,於離島和沿岸地區設信號站,以人手懸掛不同形狀的黑色標誌,讓市民得知風暴消息。至七十年代,天文台陸續關閉各個信號站,最後一個位於長洲的信號站最終在○二年關閉,標誌懸掛信號時代的終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