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津乏成效 學者倡降門檻

【本報訊】政府去年五月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截至今年二月申請個案不足六萬宗,當中約四萬八千宗審批成功,受惠人數十七萬,較政府預期有廿萬戶申請,受惠人數達七十萬有明顯差距。學者分析指,不申請低津原因包括申請手續繁複、資訊不清晰及不符合所有申請資格等,建議降低申請門檻。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聯同浸會大學新聞系研究助理教授張引,昨發表一項有關低津跟蹤研究。在去年八月訪問的一千二百零一名十八歲或以上香港居民中,符合所有申請低津資格的在職家庭不足百分之七,其中只有百分之一點七有申請低津。

感不被尊重 三遞表者撤申請

調查訪問了三百八十五名低收入人士,有二百廿五人被界定合資格申請低津,但有四成八受訪者的家庭沒有申請低津,其中近六成人不打算申請,除近一成人不知道低津計劃外,不申請原因包括申請手續繁複、資訊不清晰、不符合所有申請資格等。這批受訪者大部分非本港出生,居港七年以下人士佔多,約四成人僅有初中教育程度,未必熟悉香港情況,及繁複的申請表格和程序均令他們卻步。

研究又發現,有三人遞交申請表後有感審批時間過長及過程中不被尊重,最後撤回申請。黃洪認為,政府必須調整申請低津的門檻,如將工時要求由現時每月一百四十四小時下調至七十二小時外,家庭每月入息及資產上限都需作合適調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