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勿讓通識科淪為政治工具

有中學早前向中四生進行下學期測驗,通識教育科試卷以兩則摘錄自報章新聞,分別講述「七警案」判決與「撐七警」集會,資料提到集會未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會上警員「批評法院裁決不公」、「有人展示侮辱法官字眼等標語」等。題目要求學生解釋「法官的判決如何維護香港法治精神」及「警察的集會如何違反香港法治精神」。

該份通識科試卷引用有關「七警案」的報章資料失實,且題目亦有明顯政治立場,並煽動仇警情緒,引發家長不滿。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陳祖光對事件表示遺憾,強調校方引用一些失實的資料以及有導向性的問題,並非小事一樁。

原本通識科旨在幫助學生擴闊視野,學習運用知識、概念和證據,以發展多角度思考及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與積極的態度。然而,通識科並無統一教材及教學方法,由老師自由發揮,於是取材出現不實和偏頗、有政治取向等問題屢見不鮮。近年更不時有家長發現帶有仇視政府的教材或試卷,反映有老師向學生灌輸自身的政治取向,奈何很多家長為怕影響孩子學業而敢怒不敢言,情況令人憂慮。

社會對於政治入侵校園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社會上一直有聲音要求檢討通識科的課程,而「港獨」的出現,更令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教育機構理應在教學事務上保持政治中立,在取材時需根據事實,在設題時要保持中立及開放性。當局須正視問題,並提出改善方案,學校及家長亦應把關及監察,勿讓通識科淪為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