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醫療水平每況愈下,有觀點認為主要原因是醫生犯錯不必負責任,一來醫管局包庇護短;二來醫委會成員多為專業人士,自己人查自己人,往往變成「幫人等於幫自己」。藝人張崇德為不幸夭折的孩子討公道,前後花費近十年時間,幾乎傾家蕩產,揭示醫醫相護的醜陋一面,令人印象深刻。
再以好媽媽鄧桂思因醫療失誤而被迫兩次換肝為例,事後院方欺下瞞上,醫管局一心護短,激起全城憤慨,不少市民更以退出捐贈器官承諾以表達對醫醫相護的不滿。不料有醫界頭面人物倒果為因,竟然怪罪傳媒,指摘傳媒報道刻意將醫生與病人放在對立面,而其揚言醫界支持增加醫委會非專業人士,更與事實相差太遠。
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受主流民意支持的醫委會改革方案最終被拖垮,全賴一名醫界立法會議員的一夫當關瘋狂拉布所致。這份改革方案相當溫和,只是建議增加幾名非專業代表,並未改變醫生代表仍佔大多數的局面,但最終無法過關,醫界是否關心公眾利益,是否真心支持醫委會改革,公道自在人心。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美國、澳洲早就設立獨立機制處理病人投訴,而英國的醫委會二十年前已將非專業人士的名額提高至五成,體現醫界與非專業界的相互尊重,有助公正處理醫患糾紛。人家做得到,香港做不到,請問本港醫界,如何能洗脫維護小圈子利益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