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行緩柏金遜惡化

柏金遜症是漸進式運動障礙疾病,不少患者擔心身體失平衡、行動不便甚至跌斷骨而不敢運動。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研究發現,健步行對柏金遜症患者復康效果理想,受訪患者只需接受一次物理治療及六周家居步行訓練,有效提升初期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活動量,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柏金遜症早於一八一七年被英國醫學專家發現,至今已有二百年歷史。根據本港○四年文獻,五十五歲以上長者中,約百分之零點四八有柏金遜症;按本港人口推算,全港保守估計有近一萬一千名患者。患者會出現震顫、手腳僵硬、動作遲緩或身體失去平衡力。隨着人口老化,患者人數趨增。

受訓後每日步數增21%

理大於一五年九月至一六年六月期間,找來三十七名早期柏金遜患者參與研究。患者分兩組,一組接受六周、每周三次的家居健步行訓練;另一組只做面部肌肉訓練。研究人員量度患者每日步行數量及六分鐘步行距離檢測,再分析訓練前、後變化。

結果發現,健步行組別的患者,接受訓練後每日步數明顯比訓練前增加兩成一;每日步數比沒有健步行的患者多三成半。健步行患者接受訓練後,六分鐘步行距離增一成,代表他們的運動耐力增強。

宜循序漸進每周三次

香港運動障礙學會主席兼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歐陽敏指,柏金遜症患者不能自主啟動正常的運動機制,不但靜止時會手震,走路亦會傾前、用腳尖碎步行,雙手難擺動。早期患者多數可透過藥物控制運動障礙,但中期患者已開始面對步行困難,藥物幫助不大。可配合物理治療師的運動治療,但患者對運動依從性不大:「試過跌一次之後就會不斷再跌。」嚴重者可導致骨折或造成心理壓力,令患者足不出戶。

香港運動障礙學會委員兼理大康復治療學系副教授麥潔儀表示,健步行(Brisk walking)是患者簡單易實踐的運動。它屬於中等運動,健康正常人士的健步行可於每十五至廿分鐘走完一點六公里,速度介乎散步與緩步跑之間。持續健步行可鍛煉心肺能力、平衡力、肌肉耐力,毋須特定器材,不易受傷。她建議患者循序漸進練習健步行,每周三次,由首兩周每次十五分鐘、增至第三、四周時每次廿四分鐘,其後每次半小時,保持每半小時走完一點六公里。一三年確診柏金遜症、現年約五十歲的劉女士,參加了健步行。她退休後已曾多次失平衡,在家中跌傷,參加健步行訓練後,平衡力顯著改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