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西諺云,縱有無限計劃,若不實行,與談天無異。「粵港澳大灣區」被列入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意味着這項宏偉規劃正式進入國家議程,引弓待發,然而奇怪的是,香港社會對此反應冷淡,波瀾不興,與廣東及澳門各界積極回應形成鮮明對比,與近日河北雄安新區引發的轟動效應更是無法相提並論。今時今日,隨着中國經濟發展踏上更高台階,一帶一路戰略全面鋪開,許多國家和地區爭相乘搭中華號快車,唯獨香港故步自封,夜郎自大,連中央提供的優惠政策也不屑一顧,實在匪夷所思。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多年來,香港經濟發展苦無方向,道路愈走愈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橫空出世,正是難得機遇,一旦成功落實,對香港有百利而無一害。實際上,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廣東則有創新科技和製造業的本錢,澳門也有旅遊和娛樂業的特長,只要互聯互補,相輔相成,大灣區規劃不僅可以成為推動整個地區高速發展的全新動力,而且有助香港走出經濟困局,何樂而不為?

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發表半個月後,港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才在網誌上誇誇其談,聲稱要成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應摒棄單打獨鬥的心態,而為了強化大灣區金融服務互聯互通,長遠應建立一個廣泛應用的區域性平台,以降低實體及電子商貿交易成本云云。然而,當被問及何時才能建立電子支付平台,他卻支吾以對,不知所云,可見港產官僚一味坐而論道,建立電子支付平台固然沒有時間表,對大灣區規劃也未必認真看待,更別說深入研究。

正如學者指出,香港過去不重視金融科技,導致網上保安及流動支付發展均遠遠落後於人,內地的電子支付系統早已超越香港。這正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當年香港率先推出八達通,曾被視為世界上最成功、普及程度最高的電子貨幣,許多國家發展電子貨幣系統時也要向香港偷師,然而二十年過去了,八達通依然停留在當初的實體卡階段,反觀內地早已普遍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收費系統。很明顯,香港已與世界移動支付潮流嚴重脫節,港產官僚反應遲鈍,現在才醒覺建立電子支付平台的重要性,不亦晚乎?

識砂得砂 識金得金

早在兩年前,內地傳媒已指出香港經濟及科技發展面臨的危機,形容香港曾有輝煌成就,惟科技發展原地踏步,經濟增長依賴傳統模式,表面繁榮已掩飾不了背後危機。這可謂一針見血,可惜港府竟當成耳邊風,反對派政客更指相關評論有政治考量,屬於「無的放矢」,簡直是夏蟲不可語冰。

見微知著,香港各方面發展停滯不前,豈止科技發展及電子支付系統落後而已,而之所以如此,皆因政治作怪。近年來,反對派固然逢中必反,部分市民也抱着「大香港」心態,逢與內地合作必反,高鐵一地兩檢安排被上綱上線,故宮文化博物館被視為洪水猛獸,在這種泛政治化的氛圍下,不管中央提供多少優惠政策,香港也無福消受。更何況,近年香港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特別是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一波三折,更是嚴重拖了內地後腿。有人說粵港澳大灣區最後可能變成粵澳大灣區,這並非沒有可能,香港不識抬舉,自絕於人,遲早被邊緣化,甚至連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不保。

常言道,識砂者得砂,識金者得金。隨着中共十九大舉行在即,內地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將會陸續出台,當中不乏類似粵港澳大灣區和雄安新區的大手筆,這正是黃金機會,如果香港不懂得好好把握,最後恐怕連砂都撈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