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好打得唔衰得一線之差

論公眾參與度,香港特首選舉跟「國際標準」的距離不可以道里計,正如《華盛頓郵報》形容,這是一場「怪異的排他性選舉」。然而,在今天這個所謂「後真相」時代,候選人「雄辯勝事實」時面不紅氣不喘,跟美國的特朗普倒是不相伯仲。

曾俊華、林鄭月娥和胡國興日前參加電視辯論,有傳媒倣效美國同行製作「事實查證」,將候選人公開說的跟事實並列,結果發現「隨口噏當秘笈」的情況相當嚴重,其中林鄭說自己沒有聘請政治助理以節省開支,但事實並非如此。她事後竟辯稱,當時的意思是「過去三年半沒有聘請」,又指「大家對我說話準繩要求有點過高」。

甚麼叫「對說話準繩要求有點過高」?有聘請就是有聘請,沒聘請就是沒聘請,中間沒有任何灰色地帶,連特朗普幕僚最喜歡拿來作擋箭牌的「另類真相」也解不了圍。按說這也不是甚麼嚴重過失,簡單一句道歉,承認記錯也就完了,何必死撐到底?

林鄭說自己搞不清楚為甚麼被稱為「CY2.0」,上述死不認錯的「語言偽術」正是主要原因。在另一場選舉論壇上,她聲稱「很少開閉門記者會」,隨即被踢爆與事實不符,當時她也是氣定神閒,辯稱只是說「絕大部分時候沒有」(是不是有點像CY最愛說的「我印象中冇講過」、「撤回與不撤回之間有很大空間」)。還有港府當日重啟「政改五部曲」,林鄭堅持沿用「政改五步曲」,連無可辯的錯別字也拒絕改正,凡此種種,盡顯此僚剛愎自用,聽不進反對意見的心態。

「好打得」跟「唔衰得」僅一線之差。一節見則百節知,以林鄭這種自以為一貫正確的態度,結果只能在錯誤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將香港推往萬劫不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