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發部位非四肢罕見 學者:醫生或警覺不足

【本報訊】所謂「食肉菌」感染並非指細菌真的「食肉」,而是身體受細菌感染後,引發壞死性筋膜炎。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指出,食肉菌感染主要由甲類鏈球菌或創傷弧菌引起,廖伯的「鏈狀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tenaforme)」引發壞死性筋膜炎屬非常罕見。而且今次病發位置是頸部,而非食肉菌感染常見的四肢,醫生可能因警覺性不足延誤診斷。

需割組織截肢免細菌入血

鏈狀乳桿菌屬乳酸菌科,可於人體發現。孔繁毅表示,鏈狀乳桿菌非典型造成食肉菌感染的細菌,如果於頸部病發,可能是附近有傷口,或曾接受咽喉、牙科等手術,令細菌有機會從破口進入身體、破壞身體組織。期間細菌會分泌毒素,損害器官功能。於抵抗力較差的長者身上,細菌擴散得更快。他認為醫護人員遇高危群組應密切監察病人傷口,及定時抽血檢查腎指數、發炎指數等,遇異常情況即應變。

私人執業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食肉菌感染是細菌進入皮膚深層組織甚至筋膜後,破壞神經線和血管,「會非常疼痛,連沒有紅腫的地方都痛。」皮膚或出現水泡及變成瘀黑色,病人發高燒、對外反應遲緩。食肉菌感染可於廿四至卅六小時內導致器官衰竭死亡,一旦出現以上徵狀,需進行緊急清創手術,切除壞死組織甚至截肢,以免細菌入血後隨血管擴散全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