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魚農敬業半世紀

本地養魚業式微,還堅持到海上捕捉魚苗的養魚戶已寥寥可數,郭木泰是其中之一,每年農曆十一月至正月下旬,他都堅持到西貢岸邊親手捉烏頭魚苗,因為天然繁殖的烏頭魚苗可確保不含致癌物孔雀石綠,符合優質魚要求,而且亦可省回買魚苗的本錢。郭木泰指「捉咗五十年,堅持自己捉、自己養」,有成功感之餘,存活率亦較高,「買苗經過交通及打氧等因素,存活成數會低啲,大約八成,自己捉就有九成!」

已達甲子之年的郭木泰,由十歲開始跟隨爸爸養烏頭,至今已經超過五十年,每年都堅持到西貢的相思灣及布袋澳等灘頭捉烏頭魚苗,既節省買魚苗的數萬元成本,又能確保魚苗的質素。海灣灘頭一般都有各種大大小小不同的魚苗,但郭生與郭太一眼便能分出哪一條是烏頭魚苗。郭生指可以根據魚苗洄游的形態分辨,而且烏頭魚身會反射出銀色的閃光,只要看準目標,再慢慢用工具將魚苗圍着,烏頭苗便成網中物。

每年花一個月捕廿萬條

每逢農曆新年前後,早上及傍晚潮漲時段相思灣及布袋澳都會有大群烏頭苗游到岸邊覓食,是捕捉魚苗的好時機。郭生每年都會花約一個月時間捉魚苗,大概捉廿萬條,送回錦田的魚塘養殖。

由於烏頭魚原是「鹹水魚」,在運送魚苗的過程中,需要將水「溝淡」至「六成淡、四成鹹」,讓魚苗逐漸適應淡水;回到魚塘後,又需要再用魚塘水「溝淡」,讓魚苗適應魚塘的水質,之後魚苗便可在魚塘生活,成為「淡水魚」。

郭生的魚場共有八個大大小小的魚塘,養殖不同魚類,主要是烏頭魚。烏頭魚苗從岸邊捕獲之後,會收集到一個專門放置魚苗的塘,分階段將魚苗搬到旁邊的魚塘,有謂「魚唔過塘唔會肥」,魚苗搬到較大的魚塘後,有較多的活動空間便會迅速成長,每條魚苗需約一年半可長至約十二両至一斤,便可收成。

悉心培養 獲優質認證

魚塘會約兩至三年「翻」一次塘,掘出魚塘底的泥,再鋪上新泥,確保養殖出的烏頭不會有泥味,影響味道。郭的魚塘外就放置了一個標明有漁護署的優質養魚場計劃認證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