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中歐合作贏戰略機遇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初期的執政表現,印證了美國主流政界、媒體的判斷,即內外矛盾同時爆發。美國國內,特朗普政府疲於應對「禁穆令」、「國家安全顧問辭職」等一系列棘手事件。在野的民主黨甚至放出話來,要像共和黨此前針對希拉妮「電郵門」事件那樣,對特朗普團隊和俄羅斯進行的「非法勾當」窮追猛打。

在國際事務上,特朗普此前提出的種種設想遇到各種阻力,新近提出的諸如支持以巴建立「一個國家」的構想、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開支的要求,又遭到了地區國家的抵制。

中美關係波瀾不驚

特朗普政府的內政外交在未來四年,處於不穩定的機率正在大幅提升。特朗普政府政策「朝令夕改」,政府內部「非暴力不合作」的現象正在不斷增加;美國主流媒體當下火力全開,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媒體,將特朗普視為美國國家安全和未來前景最大的挑戰;敗選的民主黨正在重整旗鼓,設法在體制內挑出毛病,給特朗普政府以「迎頭痛擊」;美國民眾在這種政治氛圍之下,其社會狀況必將更加撕裂。

美國內政外交齊出現的混亂,客觀上造成了中美關係暫時的波瀾不驚。特朗普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電話交談,意味着特朗普放棄了當選後提出的將「一個中國」原則作為未來與中國談判的籌碼,實質上是一種對中國「示弱」的行為。而原本對中國有着諸多懷疑和芥蒂的美國國會和媒體,因為有着更加重要的「任務」而降低了對中國的關注。這個空檔有可能為中國重新贏得一個「戰略機遇期」。

中國政府曾經在二○○三年美國開始全球「反恐戰爭」後,贏得了一個長達近十年的「戰略機遇期」。當時,中國政府判斷美國無暇顧及亞太地區事務,提出要大力發展經濟,提升中國國力,並默默地幹,其結果是中國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了和美國「叫板」的資本。

隨後的中美關係隨着美國反恐戰爭的逐漸「收官」,轉而推行「亞太再平衡」政策而有所倒退。如果中國目前能夠再次迎來一個「戰略機遇期」,必須思考如何在保持中美關係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盡快落實新的思路前進。

除了當前已經在實施的「一帶一路」、「金磚國家」合作項目之外,加強中國和歐盟的合作,是新的「戰略機遇期」應該有所突破的一環。表面上看,特朗普執政,似乎對墨西哥、伊斯蘭教國家等國造成的直接影響很大,但深層次來看,「受傷最深」的應該是歐盟國家。

二戰以來,歐洲得以復興,與美國倡導的「自由國際主義」的政治思想和經濟形態有着莫大聯繫。長期以來,在同盟體系下,歐盟國家對美國有着「經濟上競爭,軍事上依靠,政治上揚棄」的基本思路。德國儘管是歐盟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但是不足以領導整個歐洲,更不會得到其他幾個歐洲大國的支持。

歐盟實質的精神領袖是美國,此所以英國「脫歐」,歐盟還可以泰然處之,但是美國政壇發生巨變,歐盟隨即感覺失去了方向,甚至面臨政治上分崩離析的暗淡前景。

躋身政治經濟強國

在此國際背景之下,中國和歐盟的經貿、科技和政治合作受到此前意識形態、美國干擾的因素會大幅度降低。如果中國利用這個「戰略機遇期」,在中日關係惡化、中美關係停滯的背景下,加強與歐盟國家的多方合作,提升自身科技、經濟和歐亞地區影響力,是實現從經濟「大國」到政治、經濟「強國」的一次良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