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促政府東區建過渡性房屋

【本報訊】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四點七年,輪候宗數逾二十八萬,不少未上樓的基層人士需蝸居劏房,有關注團體發現港島東區有四幅未有按原有用途發展的土地被用作臨時停車場或園圃,批評港府未有善用土地興建過渡性房屋,促盡快興建並安排輪候上樓的基層人士入住,助短暫紓緩經濟壓力。

東區婦女房屋關注組昨指出,去年年尾去信規劃署查詢柴灣創富道、常安街與常平街交界、盛泰道及常茂街交界、筲箕灣愛禮街與東喜道交界的四幅政府土地用途,發現該些土地未落實原有規劃用途的時間表,只以短期租約租出。

筲箕灣土地討論多年無定案

該幅筲箕灣土地的規劃意向是康樂用途,東區區議會曾建議用作興建游泳池,有關部門正研究,但由一一年討論至今未有定案,現為臨時停車場。關注組指,四幅地總面積逾四萬六千平方米,以一點五倍地積比計算,建成每個單位室內面積約二十三平方米,每單位以三人計算,估計容納九千零六人。

劏房婦拉開床後「寸步難行」

關注組主席阿燕獨居於西灣河一個不足一百呎劏房,拉開梳化床後「寸步難行」,月租五千六百元,靠每月約二千元兼職收入及女兒所付家用交租,她已輪候公屋兩年,希望當局建造過渡性房屋幫助基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