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經濟不足恃 安居樂業最重要

好比玉盤珍饈吃多了也覺膩味,對於美國傳統基金會再次將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的桂冠頒給香港,除了港府沾沾自喜,大部分市民已沒有甚麼感覺。畢竟最自由經濟體只是虛名,當不得飯吃,更無法掩蓋香港深層次矛盾惡化的不堪。

自一九九五年香港首獲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榮譽,已經蟬聯二十三年,今年的總體得分比去年還高一點二分,與一度得分追近、排名第二的新加坡又拉開了距離。在香港各方面競爭力每況愈下、各種國際排行榜名次跌跌不休之際,仍能維持最自由經濟體的地位,當然是一個精神安慰,但也僅此而已。

事實上,如果說在回歸前,自由經濟是香港得以成功的基礎,「積極不干預政策」被視為金科玉律,那麼在回歸後,自由經濟似乎不那麼靈驗了,特別是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對市場放任自流的危害暴露無遺,各國紛紛加大「有形之手」干預市場的力度,連港府也不得不承認「自由並非萬能,干預並非萬惡」。梁振英政府上台之初就喊出「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口號,其實是對「大市場、小政府」施政思維的調整,只可惜港府志大才疏,「有為」變成了「無能」。

說來諷刺,在香港連年戴上最自由經濟體桂冠的同時,貧富懸殊不斷擴大,深層次矛盾達到臨界點,導致社會泛政治化,紛紛擾擾,永無寧日。自由,自由,多少笑話假汝之名而行,港府一味以自由市場為名胡混度日,帶來很大的副作用,在現實中也愈來愈行不通。舉例說,前身是「領匯」的領展一再以提高租金的方式驅逐公屋商場中的小商戶,引入大財團,符合自由經濟原則,但引起怨聲載道,淪為「奸商」的代名詞。還有最低工資、標準工時以及港府遲遲不願推動的全民退保政策等,均涉及國民收入再分配及對市場運作的干預,雖遭商界反對,但已經是主流共識。再如港府推出「限奶令」、樓市「辣招」等措施,都有違反自由經濟之嫌,但這些不都是民意的呼聲嗎?

從國際大範圍看,歐美國家對全球化的再反思,正是對自由經濟的質疑及顛覆,英國脫歐,歐洲右翼政黨崛起,主張「孤立主義」的特朗普甫當選美國總統,就下令廢除前任奧巴馬政府簽訂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都是這種反自由化思潮下的產物。作為資本主義堡壘的歐美國家,經濟自由度一直落後,是因為根本不在乎。

還是鄧小平說得好,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新加坡的經濟自由度一直比不上香港,但經濟發展明顯優於香港,而中國內地經濟自由度排名長期落後,今年仍排在一百名之外,但並不妨礙中國成為經濟發展最成功的國家。說到底,最自由經濟體的虛名不足恃,市民安居樂業比甚麼都重要,香港不提高經濟競爭力,不分好經濟蛋糕,再多的桂冠也只能是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