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上樓又延長 重中之重得其反

本屆政府使出「洪荒之力」拓土建屋,更曾提出十年房屋大計,目標不可謂不宏大,決心不可謂不堅定,奈何事與願違,房屋問題非但未能緩解,反而雪上加霜,以致港府口中的「重中之重」,對無殼蝸牛而言變成慘上加慘。

房委會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十二月底,全港共約十五萬家庭申請輪候公屋,加上逾十三萬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大軍接近三十萬之眾,僧多粥少之下,一般家庭的輪候上樓時間平均延長至四點七年,為歷來最高。三年上樓一向是港府的政策目標,到了一四年底,首次延長至三點二年,其後問題不斷惡化,去年九月延至四點五年,三個月後又延至四點七年,即使是獲特快安排的長者單身人士申請輪候時間,也由四年前的一點六年延至去年底的二點七年,問題惡化之快超乎想像。

不可不知,房委會的所謂「最新」數據仍有滯後甚至造假之嫌。本報早前報道,有單親媽媽拖着三個孩子棲身一百二十呎劏房,月租六千元,上樓成為一家四口改善生活的希望,但輪候了七年仍未能如願,面對物價及租金上漲,生活壓力一年大過一年,這位單親媽媽為無法讓子女過上好日子感到心力交瘁,對未來徬徨無助,只能終日以淚洗面。但這顯然並非孤立個案,政府前年統計,全港近二十萬人居於九萬間劏房,這些劏房有些設在舊式唐樓,有些設在工廠大廈,有些是廢棄的雞竇、豬舍改造而成,甚至公廁上蓋也被改為住所,且有價有市,更不提僅能容身的「棺材房」近年亦大行其道。

香港是世上擁有最密集摩天大樓的地方,表面光鮮之下,無殼蝸牛的悲歌唱也唱不完。前些年港府還煞有介事說要取締劏房,近年則有意將之合法化,原因很簡單,縱然劏房租金高、環境差且危機四伏,但至少為有需要者提供暫時容身之所,否則只會迫使更多人露宿街頭。可見港府非但不能取締劏房,反而應該為有關業主發獎狀,感謝他們協助「解決」住房問題。

最可笑的是,面對公屋輪候時間愈拖愈長,港府仍然粉飾太平,強調不會輕易改變三年上樓的目標,否則會被視為「搬龍門」及「掩耳盜鈴」云云。其實,三年上樓由現實目標淪為長遠目標,同「望梅止渴」又有甚麼分別!

本屆政府上台之初將房屋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可以說是抓住了要害,一度令市民看到希望。可惜港府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以致拓土建屋寸步難行,公屋建設固然嚴重滯後,私人樓供應同樣跟不上市場需求,一味以「辣招」遏抑需求,結果市場很快適應辣味,樓價高處未算高。最近港府祭出公屋富戶政策,擬將富戶趕向私人市場,騰出公屋空間加快流轉,暴露港府已是黔驢技窮。

見微知著,被視為重中之重的房屋問題尚且解決不了,其他如教育、醫療、退保等等一樣是開空頭支票,難為高官還說施政目標基本上「落實」,簡直不知道「醜」字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