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會八成「生地」 建屋達標無期

長遠房屋策略定出十年興建廿八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目標,但目前覓得的土地僅足以興建廿三萬六千個單位,遠遠落後於目標。多名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上質疑房屋委員會建屋的土地多為「生地」,擔心本已不足的建屋量勢再打折扣,建議運輸及房屋局與發展局「換地」。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回應時承認房委會收到的土地八成非熟地,但房委會大小通吃,即使單幢樓、成本高均照做;他又認同長遠而言地政規劃與房屋應納入同一政策局,方便規劃。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施政報告房屋政策,工黨張超雄指政府一直強調房屋是重中之重,但樓價高企,市民即使卅五年不食不住亦買不起樓,質疑當局並無利用空置校舍及閒置土地作房屋用途。張炳良指閒置土地並非長期丟空,興建公屋需尋找永久性的土地。

張炳良撐公私營屋六四比

街工梁耀忠形容過去四年半的房屋政策失敗,今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不合格,批評張炳良只提出要興建更多公屋,即「阿媽係女人」,但不提任何解決方法。工聯會郭偉強則建議將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至七三比,增加公屋的數目。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姚松炎認為現時撥供房委會建屋的多為生地,拖慢建屋程序,建議房委會與發展局換地,如將元朗橫洲及屯門新慶路公屋項目的土地換作興建私樓,將原本用作建私樓的熟地興建公屋。

張炳良指留意到有意見認為應將更多土地撥作興建公屋,但他認為公私營房屋六四比較為審慎,因為突然減少私樓供應,有機會導致樓價及租金上升。他又承認建屋數字反映個別落成項目會因一些不可預見因素而推遲,包括地盤土質複雜、勞工短缺等不可預見因素,十年內實際能否興建廿三萬六千個公屋單位,仍需視乎實際情況。

去年12月樓市成交跌47%

另外,政府去年十一月提高住宅物業印花稅以壓抑樓市,張炳良指樓市氣氛已有所冷卻,十二月整體樓價指數按月上升百分之○點○七,遠低於九月及十月按月百分之三的升幅;去年十二月有三千五百多宗成交,同樣較十一月近六千四百宗下跌四成七,強調政府會保持警覺,留意樓市變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