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戰隨着報名期臨近,轉趨白熱化。四大角逐者各顯神通,既爭奪不同界別選委的提名票,更要面向廣大市民,力求在民意支持度方面保持上升趨勢。值得慶幸的是,與上屆泥漿摔角不同,暫時仍屬君子之爭,未見有抹黑對手之大動作。
林鄭月娥與曾俊華領先葉劉淑儀與胡國興,毋庸置疑。林鄭得親中左派元老助陣,被視為中央屬意的人選,對建制選委產生強大吸力,跟風者眾。分享大會獲大批重量級人馬站台,壓倒其他對手,殆無疑問。造勢戰有助市民相信林鄭的贏面最大,也令跟紅頂白的選委「棄暗投明」。
問題是,政綱最能清楚明示參選人對各項重大政策的取向,讓支持者了解有關的價值定位及施政理念,尤其有限資源的分配,如房屋土地、教育、醫療、社福及交通運輸等,將獲得的比例,佔公共財政的份額多少。政綱的詳細有序,有助公眾了解及討論,亦足以反映參選人的嚴肅與認真的態度,願景不能代替政綱。
曾俊華以「習握手」來標榜自己獲得最高領導人的信任,無助抗衡林鄭,反而助長欽點論,不利吸納泛民選委的票源、打網絡戰。曾俊華優勢明顯,有助爭取年輕人的支持,搞眾籌是典型的流行手法,錢是其次,親民兼在地才是亮點。中央信任與民意支持是兩大致勝要素,缺一不可。前者多揣測,後者卻可由主流民調反映,競爭尤其超激烈,實屬許勝不許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