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大型基建或計劃的超支噩夢已成新常態,據報,港鐵沙中線「大圍至紅磡段」可提早半年於二○一九年通車,但工程超支基本上沒有懸念,奈何政府拒絕證實是否如外傳的超支二百億元,如果屬實,沙中線總造價勢增至近一千億元。
沙中線項目由具體走線到落實興建討論經年,今次傳出工程超支,中間橫生枝節出現土瓜灣工程發現考古遺址等難題,外界估計超支金額不中亦不遠,顯示有關方面沒有吸取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超支事件的教訓,這同時引伸另一問題,為何港府高官不可盡早一五一十交代最新超支情況?
一般相信,超支事件肯定要再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追加撥款,如一直拖拖拉拉,一旦於工程撥款差不多用盡之時才申請追加撥款,客觀效果就要議員面對兩難局面,一是含淚通過追加撥款,一是不支持撥款令工程爛尾,既然超支已成事實,何不早點在陽光下接受驗證,以理據去說服代議士?
同樣面對超支現實的是西九文化區計劃,當局於二○○八年向立法會申請一筆過二百一十六億元撥款發展西九,當時外界已質疑勢必超支收場,最終超支預言一語成讖,據報最新估算尚欠高達一百二十億元資金,始能完成西九部分第二期及整個第三期工程,並警告如情況持續沒有改善,未來會錄得虧蝕。
由此觀之,西九財務狀況顯然要盡快解決,政府終想出「填氹」方案,就是把西九內原屬政府的酒店、辦公室及住宅發展權授予西九管理局,讓管理局日後以「建造、營運及移交」(BOT)方式與發展商聯合發展及攤分出租物業收入。事實上,政府選擇BOT方式,而非再向管理局注資,明眼人睇得出旨在避免被立法會責難,還望今次「填氹」方案真的可令西九所有項目「埋尾」,否則港人不禁要問,難道當局有周而復始製造「大白象」的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