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高官薪酬為何只增不減

CY臨別秋波,聲稱餘下任期會致力實踐三大施政承諾,包括退休保障、強積金對沖以及標準工時,筆者當時就納罕:之前那班擦鞋仔不是一個勁地吹風,說一個任期五年時間,不夠讓特首盡情施展抱負嗎?怎麼現在「加班加點」,忽然又有望「提前完工」了?沒想到只是過了幾天,果然就有「好消息」傳出──只可惜這「好消息」與七百萬廣大市民沒啥相干罷了。

行會昨日通過獨立委員會建議,各局長的薪金水平將調升百分之十二點四。好傢伙,打工仔人工增幅追得上通脹已經還得神落,高官卻可以在未問過老闆(即納稅人的你你我我)的情況下,自己決定加自己人工,天下還有比這更筍的工麼?

高官自加人工,照例又是甚麼「加入成為問責官員須面對更困難和複雜的政治環境」、「薪酬調整能吸引人才」等老調兒。大家有眼見,香港高官薪高糧準,隨便一個局長人工分分鐘高過奧巴馬,但權力與責任卻成反比,官員無論闖多大的禍,莫說鞠躬下台,連道歉也不說一句,再不然就是趾高氣揚,丟下一句「官到無求膽自大」的狠話。古人說,「德不勝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今屆政府管治班子「賴嘢」多過食飯,累到市民雞毛鴨血,按理應該罰俸才對,還好意思加人工,臉皮果真比恐龍皮還厚。

可能大家比較善忘。現任特首競選承諾之一是「問責官員薪酬與能力及經驗相匹配」,最近有電視台追訪多位民調表現差勁的問責高官,當面質詢他們是否物有所值,結果個個瞠目結舌,不知所云。有意問鼎大位的仁兄仁姐,若有膽主張高官薪酬按表現實行「可加可減機制」,市民想必拍爛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