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倒塌後只淪為廢物?塌樹時有發生,上月底颱風「海馬」襲港後更是塌樹處處,惟政府部門一向將塌樹歸類為園林廢物,與其他垃圾一併送往堆填區。環保團體慨嘆,完好樹木可製成家具及木器用品,即使零碎木塊亦可轉化成生物炭及木糠等有用物料,政府應在處理塌樹木材時思考更多,盡量減少浪費,做到物盡其用。
颱風過後,記者在大埔海濱公園、大發街、梅樹坑公園及柴灣環翠道等多個地點發現塌樹,部分樹木被強風吹倒,橫臥路面,阻塞行車道及行人路。但種植多年的樹木,倒塌後卻淪為園林廢物。政府各部門迅速應變,派出專責人員及車輛清理樹木,惟大部分未有將樹木分類,一律將之送往堆填區,令樹木與垃圾為伍。
除颱風引致的塌樹外,日常各部門處理的廣泛種植及園景工程,亦為園林廢物的一部分。根據環保署資料,每天約有一百二十七公噸園林廢物棄置於堆填區,約佔堆填區處置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約百分之一點五。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指,遭颱風吹倒的樹木用途頗多,直接運往堆填區有浪費資源之嫌。若完整的木材,可供木匠即時打造成傢俬及其他木製品,本港不乏從事此類工作者;倒下的樹幹及樹枝,亦可打碎成木塊,可供輔助種植用途;而樹枝及其他碎木亦可轉化成木糠,用作堆肥。
蘇續指,即使遭蟲蛀腐爛的塌樹,現時亦有新技術將之轉化成生物炭,過程中不涉及燃燒,不會排出有害氣體,製成品可用作肥料、裝飾及辟味等,現時香港亦有少數人做相關工作,若政府帶頭推動效果將更佳。
本報向多個政府部門查詢塌樹的處理方法,結果多數部門回覆直認將塌樹當園林廢物,只會盡快清理及運往堆填區或廢物轉運站處理。只有漁護署發言人指會將移除的枝幹,堆放於附近郊野公園內的樹林區,讓其自然腐化,而腐化過程釋出的養分,可促進大自然的循環。
圖:關萬亨、黃家豪
文: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