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更劣幣驅逐劣幣

立法會選主席風波,凸顯立法會大幅度換血後,人才嚴重匱乏,主持會議者論資排輩,重擔落在連任多屆的梁耀忠身上,豈料他竟然臨陣棄甲曳兵,落荒而逃,由得對家閃電選出主席。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又不是昨天才知道自己要主持會議,也不可能對今屆新丁們「玩嘢」毫無心理準備。有一個說法是,他是為「捍衞」三位「玩嘢」議員的投票權利。問題是,由建制派的石禮謙接手主持會議後,三人的所謂權利立即遭到KO。如此種種,只會令人想起「金盆洗手」的巡撫彼拉多,說白了就是明哲保身各不得罪,很難想像幾十萬投票給他的選民能夠收貨。

當然,也不能苛責梁耀忠一人,非建制派一盤散沙,各懷鬼胎,對手明擺着有國籍問題的「硬傷」,可資窮追猛打,如果非建制派預早坐低沙盤推演,哪會敗得這麼難看。事實上,梁君彥要到臨近選主席時才匆匆放棄外國國籍,給外界的觀感實在太差。你一個「愛國愛港」政治人物,也不怕被人質疑「身在漢營」(當年曾鈺成「太空成」之名,也要花很多年才能「搣甩」),是不是確定主席大位能到手才肯放棄,是不是着數攞得太盡?

至此人們可以看到,立法會大換血,人才凋零不分左中右,新人換舊人,結果很可能是「更劣幣驅逐劣幣」。梁君彥上任主席,擺出和解姿態,邀請非建制派議員會面,結果僅涂謹申赴會,而且與其說是溝通,不如說是「下戰書」,左一句「同事講明唔想見到呢個人」,右一句「提醒他做事要公正,挽回其他人的信心」,儼如老師訓斥學生。在反對派徹底不合作的情況下,可以預見,未來四年議會將比過去四年更爛,公帑將繼續倒進鹹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