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一段名為「在谷歌地球看中國蓋樓」的短片,記錄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短短幾年間的快速發展,令人嘆為觀止。其實,中國速度何止見於城市發展,被譽為「工程界珠穆朗瑪峰」的港珠澳大橋,內地段工程捷報頻傳,足以說明中國速度已傲然站在世界之巔。
萬眾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主橋海底隧道段工程又取得突破性進展,前日清晨才從珠海浮運至東人工島的海底隧道段曲線段首節沉管,在颱風艾利虎視眈眈之下,內地當局無懼風雨,僅用了二十多個小時便成功沉管着床並與東人工島接口對接,標誌着餘下四節曲線段沉管可以開展安裝。速度之快、技術之精、過程之準,莫不令人刮目相看。
不可不知,有關工程難度極高,沉管下沉速度既不能太快,又不能過慢,否則沉管便會移位,過程中更要密切監察沉管有否滲水和周圍海水流速變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少一分細心,多一分大意,也絕對無法順利完工。至於主橋海底隧道內貌日前亦首度曝光,共採取五層內外保護,達到百分百不漏水,對比全球節段式沉管平均一成漏水率,大橋可謂打破常規,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加上廿八節直線段沉管早就成功對接,整條海底隧道沉管合龍指日可待。
可以看到,內地段工程進展神速,施工順利,對比香港段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簡直有如天壤之別。立法會議員昨日引述發改委消息,指下月將討論大橋通車日期,但因為要兼顧三地同步通車,而香港段工程又嚴重滯後,內地「等埋香港」勢必一語成讖。事實上,本報記者上月曾登上香港口岸人工島視察,僅見旅檢大樓波浪形天幕完成了一小部分,其餘工程十畫未有一撇,加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橋墩連「鐵都未紮好」,令人難以相信明年底能如期通車。一條大橋竟然有兩種不同速度,怎能不令人蒙羞?
香港大型基建延誤復延誤,超支復超支,早就成為常態,廣深港高鐵是另一典型例子。君不見,廣州深圳段早就投入服務,發揮效益,香港段則形同無底黑洞,落成無期。就算撇除大型基建不談,簡單如興建一座邊境購物城,香港吵鬧多年依然未見蹤影,反觀內地自貿區早就遍地開花。可能有人會說,內地實行長官意志,只要政府一拍板,所有事情便如臂使指,水到渠成;香港則講究法制和規矩,需要層層諮詢,速度自然難跟內地相提並論。這樣說當然沒錯,但也不是全對,過去港英政府一樣行這一套,龐大如「玫瑰園計劃」一樣話上馬就上馬,為甚麼以前做得到,現在做不到呢?除了港府弱勢無能,還能有其他原因嗎?
關關難過關關過。港珠澳大橋即使難如珠穆朗瑪峰,一樣被內地當局輕鬆征服,反觀港府一味怨天怨地,藉口多多。過去朝氣勃勃、不畏艱辛的香港精神,早就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