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垃圾增至83%毀海岸損魚獲

【本報訊】海洋垃圾問題日趨嚴重,世界自然基金會調查顯示,本港過去兩年塑膠垃圾比率有升無跌,其中沿岸水域漂浮垃圾的塑膠比例更達八成三,塑膠垃圾主要是即棄包裝及日用物如膠餐具及發泡膠盒等,禍及本港三十四個具生態價值海岸,岸邊或海底更拾獲大型梳化椅和電風扇等物,呼籲市民從源頭減廢及減少使用塑膠即棄品。機構指,近年跨境海洋垃圾問題不容忽視,期望港珠澳三地合作,進一步改善海洋污染問題。

促港珠澳聯手遏跨境污染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自二○一二年起舉行「養育海洋」計劃,去年六月至今年七月,在全港三十四個具生態價值海岸地點做海洋垃圾調查。結果顯示,本港岸上及海底塑膠垃圾比去年調查微升二至四個百分點,沿岸水域漂浮及海底垃圾塑膠比例分佔約八成三及六成五,岸上大型垃圾塑膠比例約六成四。計劃發起簽署行動,鼓勵市民承諾減用塑膠製的即棄產品,由八月起至今收集到五千人簽署。

項目經理(育養海岸)楊松頴指,海灘上常有被魚類咬過痕迹的即棄包裝出現,而人字拖、護膚產品的柔珠、膠樽、膠餐具及發泡膠盒等垃圾,容易令海洋生物誤認為食物,嚴重威脅海洋生物健康及棲息。近年海洋垃圾更成跨境問題,在本港西南海域拾獲不少簡體字塑膠包裝的垃圾,期望港珠澳三地透過團體及政府合作,改善海洋污染。他促請港府立法將更多即棄用品納入「生產者責任」,並要求商界在生產過程改用環保替代品。

在港澳水域捕魚逾五十年的大澳漁民黃生說,以往四季均有不同魚獲,惟近年海水污染嚴重,黃花魚和黃唇魚已不復見,大明蝦更為罕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