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優化諮詢方式與渠道

特首梁振英親自主持的記者會,就橫洲公營房屋發展計劃讓各相關政策局的主事官員作出較詳盡的解釋,雖然未能盡如人意,但總算有所交代,更由特首作出承諾,一萬七千個公屋單位,即使政府面對萬重阻力,最終都會建成的。

反對派一如預期,不會收貨,採取進攻策略,提出立法會下月啟動之後,將引用特權法徹查事件。雖然建制主流派堅決反對,但在碎片化的情況下,不排除個別建制議員看風使舵,轉軚支持反對派的倡議。政府要避過政治暴風,仍需努力。

反對派認為政府應放棄傳統的「摸底」手法,一切諮詢過程要在陽光下以透明度高的方式進行,陳義頗高,但現實不可行。從港英時代起,政府的非正式諮詢通過各種軟性方式,約晤工商及專業界別的人士,在新界事務則主動接觸鄉事派,被視為行之有效的做法。

通過無拘束的暢所欲言,官民之間互相了解對方的看法、立場與原則,有利於在政策正式出爐前,充分考慮各方的意見,作出符合實際的必要修訂。這在西方民主國家,也是流行的做法。

當然,一方面摸底的對象應該擴闊,包括基層及弱勢社群的代表,這樣才能較全面了解各方對利益的考慮。另一方面,公開的諮詢同樣不可偏廢,甚至要提高所佔的份額。成熟的公民社會,市民的警覺性高,政府的一舉一動,透明度要高,讓公眾參與的渠道要多。未來的施政改革應朝這個方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