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政治不是小孩過家家

年年「十一」酒會,本來是例行公事,但今年適逢立法會大換血,多位打着「本土」旗號的新人上場,他們會否出席,備受各方關注。

本港史上最年輕議員本來答應赴會,並聲稱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訴求云云,豈料言猶在耳,小伙子幾天後便透過社交網站「反口」,堪稱翻臉比翻書還快,據聞這次「U-turn」是因為另一青年本土組織早前發表聲明,呼籲所有非建制議員杯葛酒會,在強大政治壓力下不得不低頭之故。

事實上,年輕議員「反口」已非首次,選後特首邀請全體候任議員會面,他同樣是先同意出席後宣布杯葛,看來「激進本土派」已鐵了心跟中央及港府「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違者可能被視為投降派,有「開除出革命隊伍」之虞。

可是問題來了。搞政治畢竟有別於小孩子過家家,也不是小學雞之間隨時一句「唔『侵』你玩」就可以楚河漢界,不相往來,現在你當的畢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議員,宣誓就要當眾表示「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關之難過,只要看看他們那位前輩當年宣誓時又是玩句讀又是扮咳嗽,連蒙帶混才算勉強過關,便知端的。說到底,與你宣示「效忠」的對象徹底切割,是很精神錯亂的一回事。

還是在不久前,某激進本土派候任議員說入會後期望與非建制派就不同議題進行「鋪鋪清」的合作,這才是搞政治比較清晰的認知。偉大的政治家都會把握一切機會宣揚理念,當年甘地被死對頭邱吉爾蔑稱為「半裸的托缽僧」,還不是照樣寫信求見。激進派把握酒會場合,向有關人士溫和而堅定地表達訴求,總比純粹宣示立場來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