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外出時表現異常,惹途人注視,同行的你是否感尷尬?事實上,大部分人不懂如何幫助精神病患者,故往往出現相處碰壁問題。一般的急救證書課程聽得多,原來精神健康都有急救證書。葵涌醫院引入「精神健康急救課程」,讓照顧者學習識別精神病症狀及紓緩患者困擾,至今近千人修畢課程。有學員完成課程後對患者成見減低,坦言相處時不再「忟憎」。
葵涌醫院資深護師梁兆基表示,仍有很多人誤以為精神病是撞邪、陰陽失調或風水問題引起,「搵咗個風水師去睇,就會延誤病情。」他憶述有一次家訪,見八十歲婆婆將六十歲兒子用鐵鏈鎖起,原來兒子經常半夜「人狼」般嚎叫並自言自語,婆婆不懂處理,害怕得鎖起他。婆婆又以為兒子幻聽是耳鳴導致,錯誤地帶他求醫耳鼻喉科。
葵涌醫院約十年前從澳洲引入「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對象為精神病人的照顧者或義工,教授有效處理精神健康的技巧,並以角色扮演、體驗遊戲形式授課,修畢十二小時免費課程可取得國際認可證書。
港大去年進行成效研究,訪問一百三十八名課程「畢業生」,發現他們對精神病認識、對患者接納程度均有顯著提升。
十九歲的家樂正修讀醫療護理高級文憑,他的好友是精神病患者,外出時舉止異常,「佢成日話有人想害佢,同佢一齊搭港鐵,佢不斷用頭撞扶手。」他當時不懂處理,害怕途人目光,「驚人哋以為我都係傻」,當時一度十分「忟憎」。但修畢課程後,懂得體諒好友困境,也明白如何面對,「唔可以用批判性聆聽,要畀佢覺得你喺佢身邊扶持佢。」
梁兆基留意到近年躁狂症個案上升,相信與生活壓力過大有關。
他見過有病人以為自己是賭神,「過大海」輸光身家,又妄想自己是富豪。他呼籲市民多留意身邊可疑患者,「如果經常好亢奮,唔使瞓覺、日夜顛倒,就要注意。」與患者相處時,避免「審犯式」盤問,要嘗試了解他們面對的困擾,給予鼓勵及支援。
記者 鍾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