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指數又下跌 香港優勢剩幾何

近年香港走背運,競爭力每況愈下,各項國際排名跌跌不休,在新鮮出爐的全球最具機遇城市指數排行榜上,香港較兩年前下降一位僅居第九,遠遜分居頭兩位的倫敦及新加坡。雖說爛船還有三斤釘,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的固有優勢已經所剩無幾。

顧名思義,機遇指數反映一個城市的發展機會,指數高代表經濟有活力,前途光明,反之則是經濟沒落,前景暗淡。有關調查根據經商便利、人才資源、交通建設、創新及科技水平等指標,評估全球各城市的社會及經濟健康狀況,倫敦在各方面評分最高,衞冕最具機遇的城市;新加坡在科技及基建方面得分一枝獨秀,更在經商便利度、創新、保健及安全性方面力壓香港,助其排名上升一位,反觀香港在人才資源及創新方面表現遜色,此消彼長,雙方差距進一步拉闊。

調查結果反映了事實。可以見到,香港基建項目拖拉成風,從國家級的跨境工程港珠澳大橋及高鐵香港段一再延誤超支,到西九文化區至今還是一塊爛地,再到機場第三跑道繼續紙上談兵,基建速度簡直是蝸行龜步,至於發展大嶼山、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等,無不是望梅止渴,充分體現香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施政作風。相比之下,新加坡政府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光是填海就提供了大量發展經濟及基建所需的土地資源,用一句時髦網絡語來說,香港只能「羨慕嫉妒恨」。

說到創新,香港更是落後對方九條街。新加坡雖小,卻有具競爭力的工業體系,產業多元化,而香港產業結構愈來愈單調,除了地產就是金融,說到底就是炒賣,雖然歷屆港府都將發展創新科技掛在口邊,其實都是葉公好龍。數字最能說明問題,香港對科技投入的資金不及國民經濟產值的百分之一,不僅遠低於亞洲另外三小龍,只有深圳的五分之一,甚至比非洲肯尼亞等第三世界還不如,而香港所有大學的科研經費加起來不如內地一家大學,更是恥辱。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香港有科技人才,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近年大放異彩的大疆無人機,在本港創業最終卻蟬過別枝落戶深圳,就是典型例子。

無獨有偶,早前推出的「二○一六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香港從去年的第十一位跌至今年的第十四位。另一項亞洲大學創新力排行榜,香港表現最好的中文大學亦僅排第二十一位,港大、科大等而下之,與位居前列的南韓及新加坡的大學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至於香港在快樂指數、宜居城市、最佳航空、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等排行榜上,一樣是節節潰退,不忍卒睹。

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香港這些年從經濟城市變成政治城市,從動感之都淪為動亂之都,內鬥內耗沒完沒了,經濟與民生無人關心。這是一座衰落的城市,一座令人絕望的城市,夕陽西下,很快就會沉入無邊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