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陸客銳減,台灣業界將舉行「百萬觀光產業自救大遊行」,訴求是「要生存、有工作、能溫飽」,也是業界首次走上街頭。眾所周知,大陸遊客已成為台灣旅遊業的主力軍,陸客減少,牽一髮動全身,受害的是整個產業鏈,旅行社、旅遊巴公司、餐飲業、酒店以至洗衣業無一幸免。遊行主辦團體不諱言,業界已到了水深火熱的境地,萬一觸發倒閉失業潮,隨時衍生社會問題。
平心而論,台灣當局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例如透過補助方式鼓勵民眾留在寶島旅行,亦組團赴大陸推銷台灣觀光。有招當然好過無招,但上述舉措明顯捉錯用神。本地市場就這麼大,無論如何難以取代陸客,至於赴大陸推銷,陸客減少說穿了就是「政策市」,就是蔡政府上台以來兩岸關係處得不好所致。很簡單,為何陸客過去八年絡繹不絕,偏偏近月跌跌不休?台灣還是那個台灣,難道現在才突然變得不好玩,需要四處宣傳了麼?
旅遊業從來是「買方經濟」,財主不上門,你也拿他沒輒。你可以空喊吸引其他地方高質素的旅客,問題是遠水難救近火,政府能等,民眾卻不能等。倒是業界人士心水清,有人喊出「九二共識,蔡英文不要,我要」的口號,潛台詞就是:「笨蛋,這是政治問題!」
事實上,這也是香港面臨的困局。內地旅客過門不入,除了景點老舊欠吸引力,最重要的還是政治問題。中港矛盾日益尖銳,除了「驅蝗」暴行,「港獨」思潮更是沉渣泛起,部分人視內地人為寇仇,必欲去之而後快,這顯然不是商經局局長蘇錦樑所說那樣,多搞點盛事就可以搞掂,更不是「天氣惡劣令旅客心情惡劣」可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