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外遊警示應讓科學說話

寨卡疫情來勢洶洶,繼新加坡出現多宗個案後,馬來西亞日前亦證實首宗本地個案。此前針對新加坡發出外遊警示,港府反應慢了幾拍,等到許多國家和地區有所行動了,才急忙跟進。被問到會否對馬國發外遊警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一貫的滋油淡定,聲稱暫時未有相關計劃,但會密切監察其他國家或地區寨卡病毒疫情的發展。

這些都是官樣文章,可以忽略不計,然而接下來他解釋港府發放旅警的標準,卻頗值得斟酌。他說,是否發放旅警,會考慮相關地方或國家是否一個與香港人員往還非常頻密的地區,以及當地的寨卡病毒疫情的發展情況如何。

當地疫情如何,這個很好理解,也很合乎科學,但「相關地方或國家是否一個與香港人員往還非常頻密」,就令人摸不着頭腦矣。古人說「亂邦不入,危邦不居」,外遊警示的原意正是作為市民出行的參考,而一個地方「亂不亂」、「危不危」,顯然不會受該地方與香港人員往還是否頻密所影響。有趣的是,現時敍利亞的外遊警示是最高的黑色級別,按說香港又沒有那麼多左翼青年拒絕接收西方霸權觀點而跑到中東了解真相,敍利亞應該很「安全」才對吧?

可能官員是這樣想的:既然來往少,出事的概率自然低。這裏想起一個笑話。一個炸彈客在飛機上被逮個正着,問他為甚麼帶炸彈上機,對方答道:「根據統計,一班航機上幾乎不可能有兩個炸彈客,既然我帶了炸彈,其他人就不可能帶炸彈,那我就安全了。」個體概率與總體概率從來就是兩回事,正如嬰兒患某種疾病的概率,落實到具體一個孕婦,根本不適用。外遊風險評估應該讓科學說話,夾纏太多不相干的因素,只會令事情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