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昂山淑姬剛剛結束訪華,與中國達成多項共識,表達了珍視彼此的「胞波(兄弟)」情誼,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優先發展雙邊關係。其實,無論是經貿還是區域安全角度考慮,遠親不如近鄰,昂山淑姬在九月訪美前,選擇先到中國,顯示出她務實的一面。
七十一歲的昂山淑姬,曾經因為政治主張而遭緬甸軍政府囚禁二十餘年,一直受到西方國家的吹捧,封為「民主鬥士」,得過諾貝爾和平獎。如今,她要肩負治理國家的責任,能否應付得來,是一個更大的考驗。
過去幾年,由於緬甸政局的變化,加上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背景下,導致中緬關係波動。但是中緬之間有漫長的邊境線,而且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特別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可為緬甸提供極大的機遇,這是昂山淑姬不得不考慮的現實。
緬甸有一百三十多個民族,關係錯綜複雜,內戰不息,尤其緬北亂局為最大的困局。昂山淑姬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曾說:「如果你問我,對我的國家最重要的目標是甚麼,那就是爭取我們不同民族之間的和平和團結;沒有和平,就沒有可持續發展。」
她今次訪華,受到元首級接待,並分別獲得習近平和李克強會見,可見中方對她的尊重。她此行的最大收穫,是得到習近平保證「中方願繼續為推動緬甸和平進程發揮建設性作用,為維護中緬邊境和平穩定共同作出努力」。有了中國領導人這兩句話,她訪美便增添了「底氣」,這是她聰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