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殺到38歲外籍女確診

可致小頭症的寨卡病毒由南美不斷蔓延,終殺入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本港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確診個案,該名卅八歲外籍女患者本月初曾到中美洲加勒比海的聖巴泰勒米島旅遊,在當地曾遭蚊叮,期間曾有不適,返港翌日求醫,昨確診後轉送往聯合醫院隔離治療,現情況穩定。

女患者過往健康良好,居於將軍澳日出康城,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工作。她本月六日至二十日與三名家人到加勒比海聖巴泰勒米島旅遊,期間遭蚊叮並出現關節痛、紅眼的徵狀,但沒有發燒。她本周一(二十二日)返港,之後曾到市區及清水灣,持續出現病徵,周二到中環明德醫療中心求醫,翌日驗尿液及血液,昨傍晚確診,而同行的家人並無相關病徵。

患者無透露航班資料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指,患者沒有透露抵港航班資料,當局會繼續跟進,患者表示返港後再無遭蚊叮。他指,中南美洲(不計墨西哥)每年有逾十萬人來港,香港有傳入寨卡病毒的風險,目前毋須提高戒備級別,直至本港出現首宗本地個案才調整。食物環境衞生署今日會到患者的住所、工作地點及曾到訪的地方滅蚊。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稱,本港出現首宗個案屬「預計之內」,流行病學調查重點包括患者返港多久、返港曾到哪些地方、有否到過蚊患嚴重的地方,以杜絕寨卡病毒在港爆發風險。他解釋,患者有病徵後首五天傳染性最高,因血液內病毒量處於高水平,若曾到蚊患嚴重地方,可透過被本地蚊叮,感染本地蚊再傳給他人。他提醒市民,若曾到受影響地區後出現不適,最好及早求醫,並向醫生交代旅遊史。他不排除再有零星個案出現,相信隨着天氣轉冷,在政府加強滅蚊下,本港爆發風險會相應下降。

內地至今22宗傳入個案

另外,衞生署高級醫生(流行病學)何志軒稱,內地至今錄得廿二宗寨卡病毒傳入個案,當中七人曾途經香港,部分只到香港機場轉機,因機場是重點防蚊地點,相關部門亦會派員到患者曾逗留的酒店處理,相信傳播風險不高。他提醒市民到高危地區要做好防蚊措施,回港後十四天內持續噴蚊怕水,最少兩個月內性行為時需採安全措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