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一將功成萬骨枯 奧運成敗論英雄

里約奧運即將閉幕,焦點毫無疑問落在成功爭標、創造歷史的運動員身上,大家會為菲比斯締造金牌紀錄而喝采,也會為「黑珍珠」比莉絲的完美動作而鼓掌,當然更少不了為國家運動員歡呼,但對於默默耕耘的無名健兒,又有誰會記得呢?

跟紅頂白 人性表現

就說小小的香港,「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出戰競輪賽和爭先賽,背負着七百萬人的期望。可惜出師不利,先被對手碰撞導致炒車,後又硬撼最終奪冠的德國車手而落敗。賽後李慧詩爆喊三分鐘,全港市民同聲一哭,感同身受。儘管她失落獎牌,但其永不言敗、努力至最後一分一秒的打不死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港人腦海。

然而話得說回來,若非李慧詩在上屆倫敦奧運一鳴驚人,奪得一面銅牌,受關注的程度還會像今天這般誇張嗎?答案顯然是未必。君不見,第三次勇闖奧運卻始終無功而還的「黑妹」葉姵延,同樣付出一百分努力,同樣在輸掉比賽後爆喊,但得到的回響遠遠不及李慧詩,甚至有網民揶揄葉力有不逮,無謂勉強。人性總會跟紅頂白,少不免往高拜見低踩,黑妹始終欠了一面奧運獎牌,自然難以得到人們青睞。可以看到,今屆奧運港隊共派出三十八名運動員出賽,但除了李慧詩,能夠被大眾記住名字的又有多少?

說到底,奧運本來就是一個競技場、英雄地,所謂友誼第一、志在參與,只是廢話,試問有哪一個運動員不稀罕獎牌?不希望史上留名?奧運作為體育場上最高殿堂,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成績的運動員注定只能被遺忘。香港努力不懈的運動員固然不在少數,但沒有獎牌就是沒有獎牌,甚麼香港人撐香港隊、為香港運動員加油云云,不管說得多麼漂亮,也是門面話而已,對於沒有名氣的運動員來說,得到的關注始終少得可憐。

當然,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要享受觀眾的喝采聲,運動員就得付出無比努力爭取佳績,這也是一種推動力。事實上,自從「風之后」李麗珊為香港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後,但凡運動員有真正實力,都不難名利雙收。由李麗珊到黃金寶,由李慧詩到胡兆康,由葉鴻輝到曹星如,紛紛進佔平面及電視廣告,身價水漲船高,這就是運動員付出努力後得到的回報。

體育價值 無可比擬

誰都知道,運動發展得好,絕對可以成為一門「錢途無限」的產業,英超、西甲、NBA等等,莫不如是。遠的不說,就說內地金牌運動員,他們的吸金能力絕對驚人,除了劉翔、孫楊、郭晶晶等耳熟能詳的金牌健將身價高人一等,憑着俊朗外表突圍的國家泳隊小將寧澤濤更是青出於藍,有指其商業價值高達過百億美元,令人咋舌。

由此可見,運動員不但不是港府高官所說的「沒有經濟貢獻」,反而是價值連城的寶物。更重要的是,運動有振奮人心、團結社會的神奇力量。當人們齊聲為本地運動員歡呼吶喊,這對於建構身份認同、地方歸屬感的作用,是政府花再多的錢、做再多的宣傳也難以比擬的,足見運動的最大價值正在於此。

可惜的是,港府鼠目寸光,錙銖必較,從沒認真對待體育。觀乎一個單車訓練場也拖了十多年才建成,而啟德體育城至今仍是爛地一塊,已可見一斑。每有運動員凱旋歸來,高官們即撲出來誇誇其談,但熱潮過後,一切依舊。港府短視,市民又只得三分鐘熱度,要打破體育不受重視的宿命,談何容易。

四年一度的奧運已到尾聲,但願香港運動員能在四年後再創佳績,為港沖喜。畢竟,社會怨氣已經太深,爭拗已經太多,人們實在太需要正能量了。